MS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红楼:开局把薛宝钗带回家 > 第三百五十八章 八条建议,配合默契(上)

第三百五十八章 八条建议,配合默契(上)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现在贾府大姑娘的儿子就要坐上皇位,贾家的富贵又能延续几代。

甚至都觉得,贾家马上就要重现辉煌了!

他们倒是不好自己出声,就鼓动老亲们劝进。

百官本就群龙无首,现在新贵也没了领袖。

非李守中门下的新党和其余的新贵,都默不作声的看着事态的发展。

他们其实也知道,大势不可违。

新贵们更知道,他们很可能跟着忠顺亲王吃瓜烙了。

好在他们虽然和忠顺亲王走得近,却大多并未参与谋逆之事。

因此这时反而不少人都心存侥幸。

这边由元春代表小皇子三请三让之后,便定下了登极之事。

在冯一博的提醒下,龙禁尉又派人联络京营,先将忠顺王府控制起来。

这边又将景顺帝停灵在太极宫,百官哭灵就不赘述。

只说安排好后,由礼部右侍郎郝振林主持,文武百官跟随。

元春带着小皇子前往城郊,匆匆去举办祭天祀地的仪式。

路上,礼部就商议起景顺帝的谥号和小皇帝的年号。

景顺帝的谥号倒是没什么分歧,很快就顺利定下了“孝景”。

天泰和景顺这父子俩,也凑了一对“文景”。

可惜,就是都没“治”过。

到了新皇年号,却引起了一番讨论。

郝振林的建议是用“正统”二字。

众礼部官员倒是纷纷点头,都明白他的意思。

这是在隐隐说明,皇家只剩这一个血脉了。

他不是正统谁是正统?

可这个年号一出,却引起冯一博的激烈反对。

他向来不怎么参与这事,这一次却连委婉一下都没有,就直接道:

“皇子本就是正统,若是一味强调反而让人多想,我觉得这个年号有些不妥。”

很显然,多想的人正是他。

其一,自然是因为小皇子大概率是他的儿子。

若叫了“正统”,他难免有些心虚。

其二,则是这个年号可不吉利。

毕竟,前世堡宗用的就是这个年号。

虽然有些不理解徒弟为什么一反常态,这样激烈的反对。

但李守中想了想,就开口道:

“不如用‘宣治’如何?”

冯一博想都没想,就立刻点头,还赞道:

“恩师说的这个极好!”

他甚至都没想这个年号代表的意义,就干干巴巴的称赞起来。

反正只要不是“正统”,别说用“宣治”,就是“宣德”都行!

其实,李守中提出的这个“宣治”有两重意思。

一是宣而治之为道,有无为之治的意思。

也就是暗指,新皇还不能亲政,因此算是“无为而治”。

二也是接续父祖的“文景”,以期“治”世的到来。

郝振林稍一沉吟就明白了其中的意思,也跟着称赞了几句。

“宣而治之,部堂大人高见!”

毕竟这个即将入阁的顶头上司说话了,他自然从善如流。

见三个大老达成共识,其他礼部官员自然也没意见。

商议了好年号,新出炉的“宣治帝”也到了祭坛。

祭天祀地的一应礼仪,暂不细表。

只说祭天祀地之后,满朝文武山呼万岁,新皇就算是正式登极。

随后,百官将新皇送回太极殿,又分列两旁。

元春抱着新上任的宣治帝,一步一步登上丹陛。

她将小皇子往龙座上一放,满朝文武再次山呼万岁。

礼毕,元春又按照礼部给的建议,宣布了大行皇帝的谥号为“孝景”。

“冯将军击毙逆首,又救我们母子于旦夕之间,此大功不能不赏!”

眼见新皇和先帝的事都尘埃落定,元春就发出了感慨。

百官对此倒是都有心理准备。

冯一博现在身上有的功劳不少,有为先帝报仇,又有救驾之功,还有劝进之功。

所以,给他加官进爵也是应有之事。

可接下来的话,却让他们大惊失色!

“冯将军本就已经是二等爵,又力挽大魏之将倾,本宫想着该晋封为国公,不如……”

元春故作沉吟了一下,才展颜笑道:

“冯将军起于江南,不如就楚国公吧!诸位臣公觉得如何?”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