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八章 八条建议,配合默契(上)
元春说到这里,一脸感激的看向冯一博,抱着孩子微微俯身道:
“幸而冯将军深明大义,始终不肯答应,”
冯一博连道几声:“不敢!都是臣应该做的”。
无论是刺杀景顺帝,还是刺杀贾妃和皇子。
又或者是以王爵收买人心。
两人口中这些忠顺亲王的所作所为,都让百官有些难以置信。
可现在,却又不得不信。
其实仔细想想,就明白皇家的子嗣单薄。
若是忠顺亲王真的这样做了,那就成为继承皇位的唯一人选。
即使弑兄杀侄,他们也只能捏着鼻子认了。
毕竟这是皇家内部的矛盾,夺嫡向来也都充满血腥。
之前也只是事发突然,他们才一时转不过这个弯来。
这时仔细一想,就知道这个可能性真的不小。
而此时,元春的脑海中浮现的,是出来之前,冯一博对她的叮嘱。
「第一,必须要说明忠顺亲王刚刚行刺你,才会被我杀死,他在动手的时候,还想收买我,并亲口承认杀了圣上,想要篡位。」
她见百官都陷入沉思没有反驳,才松了口气,又继续说道:
“逆首见收买不成,就狗急跳墙想要亲自动手,冯将军被逼无奈上前阻拦,两人就缠斗起来,天幸冯将军身手矫健,很快将其击毙,这才将我们母子救下。”
说到这里,她一副劫后余生的模样,感慨道:
“现在想想本宫还有些后怕,我若死了倒是没什么,若是皇儿有什么不测,那大行皇帝就绝后了,真是不敢深想……”
这一番说辞,让太极宫门外的百官都陷入了短暂的沉默。
“还请娘娘宽心!只是冯将军已然诛杀逆首,当务之急还是控制住其余党羽,免得有人闻讯逃走。”
事关生死,李守中第一次站出来发声支持徒弟。
朝中群龙无首之际,他这个礼部尚书的态度也就尤为重要。
“不错!我们相信冯将军的为人,更相信娘娘所言,逆首被皇位迷了心窍也是有的!”
“冯将军这也不是第一次救了娘娘,你们又何必大惊小怪?”
“娘娘平安无事就好,既然逆首已诛,该尽快抓其同党才是!”
有人开头,开国一脉的人也出来声援了。
“冯将军向来一心为国,大魏谁人不知?”
“东海郡都是冯将军劝说归附,若不是被逼急了,他怎会轻下杀手?”
“不愧为冯稼轩,真真文武双全!”
“……”
李守中一出声,不少人纷纷声援。
除了开国一脉声援是为了元春,其余多是南方出身的官员。
他们虽然不少都曾是李守中的门下,但此时这么多人都站出来,还是有些出乎众人的意料。
其实无他,只是他们都清楚一件事。
只要新皇继位,李守中大概率入阁。
无论是张松越和陈勤之病倒,还是潜邸旧臣夏语冰失去了靠山。
内阁之中,怎么也能腾出一个位置了。
而李守中不仅身为礼部尚书,还和贾家是亲家。
入阁之事基本就是板上钉钉的了。
冯一博见恩师一出手,立刻扭转了局势。
他便借着这个机会,直接朝元春一拜,高声道:
“如今逆首已经伏诛,除了尽快抓捕党羽外,臣斗胆请新皇尽快登极,方能稳住人心!”
不管怎么说,先把元春母子的地位确定下来再说。
等到新皇登极之后,元春就成了太后。
就算现在有人质疑他们这套并不缜密的说辞又如何?
到那时,想必没人会没眼色到,为了一个死了的逆首,去质疑太后吧?
当然,不缜密也只是相对的。
若不是冯一博知道,忠顺亲王不会傻到真的说出自己行刺景顺帝的事。
但只要一去查证,应该很快就能确定这个谋逆的事实。
那时候,说忠顺亲王是得意忘形才功亏一篑,就顺理成章了。
“臣等斗胆请新皇登极!”
“国不可一日无君,臣等请新皇登极!”
外面文武百官早就准备了这一出,只是被忠顺亲王之死打乱了节奏。
如今冯一博这一带头,立刻都跟着一起劝进。
尤其是开国一脉,最是积极。
景顺帝一死,他们的心放下一半。
另一半就是等小皇子登极,他们这些老亲都跟着沾光。
再加上忠顺亲王也死了,新贵群龙无首。
他们这些开国勋贵,有了新皇作为靠山,又没了新贵这个对手,就感觉自己又站起来了。
其中贾家几个有职的,此时心中都乐开了花。
刚刚听说元春母子差点遇刺,贾府众人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
幸好冯一博这个老亲也跟着进去,不然贾家的富贵就到此为止了。
真让忠顺亲王上位,贾家就是第一个倒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