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S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红楼:开局把薛宝钗带回家 > 第三百五十九章 八条建议,配合默契(中)

第三百五十九章 八条建议,配合默契(中)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元春这话一出,把冯一博弄得都是一愣。

难道她这是怕今日过后就没上殿的机会?

这番举动,看起来就好像要借着新皇刚刚登极,群臣不好驳她这个新晋太后面子的机会,为我尽量加官进爵?

可惜,她似乎低估了满朝文武对于爵位的谨慎。

也可能是高估了自己的威信。

“请太后三思!”

“冯将军救太后和陛下于为难,心情我们可以理解,但也不好坏了规矩啊!”

“太祖定下组训,非开疆拓土之功,不许国公之位!”

元春的话一出,满朝文武就群情鼎沸,纷纷上前劝说。

就连本该支持她的开国一脉都表达了不满。

这其实倒也在情理之中。

国公之所以尊贵,可不仅是靠着皇帝的敕封。

常言道:打铁还需自身硬。

如果救驾就能封国公,那是对“国公”二字的侮辱!

不说别人,就连李守中都站了出来。

“臣请太后收回成命!”

他朝丹陛一拜,苦笑道:

“臣明白太后和陛下为冯将军所救,此举是对冯将军的感激和认可,也理解太后想要厚赏的心情,但凡事过犹不及,国公之位不可轻许啊!”

北静郡王难得出声,此时也来到丹陛前一拜,温润的声音响起。

“当初史侯家的鼏公,为了救驾身死,也只封了侯爵,如今冯将军虽功劳不逊于史侯,但……”

他的话听着委婉,可任谁都能听出言外之意。

史湘云的父亲史鼏为了救驾都死了,也不过是荫封一个侯爵。

冯一博虽然也救驾了,但人还在不是?

开国一脉出声,新晋勋贵也没闲着。

白家锦这时也上前,附和道:

“不错!如今除了开国的八位国公,就只有太宗时期封过庆国公一人,还请太后三思!”

庆国公和二代荣国公贾代善是同时期的人,也是一起受的敕封。

如果说贾代善沿袭了荣国公,除了因为功劳,也有几分祖上的颜面。

还有几分恩荫之意。

那庆国公的功劳,可就是实打实的了。

大魏太祖末期,太宗初期,大魏就是这两人在原有的基础上,进一步开疆拓土。

不仅将河套还有辽东一带,全都收归大魏。

还将鞑靼人远逐漠北一带。

可惜随着荣国公仙逝,庆国公阖门自守,不预政事。

这几十年的功夫,鞑靼诸部又渐渐恢复了元气。

这事其实并不在冯一博的计划之中,因此一见事不可为,他也忙上前道:

“多谢太后和陛下的青睐!救驾之事也是适逢其会,我相信满朝文武任谁遇到这样的情况也不会袖手,此乃人臣之本份,又岂敢觊觎国公之位?”

元春见他也上前推拒,就有些悻悻的摆了摆手,不满的道:

“既如此,那就按你们说的,改封楚国侯吧!”

我们什么时候说可以封国侯了?

这话一出,刚刚反对的百官顿时面面相觑。

好像是北静郡王说,史家封了侯?

可那也不是国侯啊!

顾名思义,国侯就是有封国的侯爵。

比起县侯、乡侯、亭侯,这样的列侯。

国侯那可就又高了一个档次!

即使大魏的现在的爵位都是虚封,国侯没有封国,比起列侯不过是食邑多些。

可问题是,国公也没有封国了!

没有封地的国侯,食邑和地位也只堪堪比国公逊了一筹,但比起列侯要好得多了。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