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零二章:私心作祟,谈何大义
这名声,都是为了家族未来,为了子弟前程。
归根到底,还是私心,口口声声所说的国家大义,只能糊弄些不明就里的人。
话已至此,陈三郎懒得再多费口舌:“我还有事做,今天到此为止,你们请吧。”
说着,拂袖而去。
几个族长面露不忿之色,正要嚷嚷,就听周分曹喝道:“府衙重地,胆敢乱闹者,皆擒拿治罪。”
诸人赶紧把要说的话咽回去,好汉不吃眼前亏,他们是来捞义士名声的,又不是真得要当义士,少说为妙。那牢狱是什么地方呀,又脏又臭,蚊虫满室,呆一会就生不如死。
作声不得,只得灰溜溜离开了府衙。心中始终不甘,积郁气难消。不愿就此离开府城,也不知谁提议了句,说要去喝酒解闷,众人便都去了。
“咦,这街上怎如此热闹?”
一人突然说道。
“可不是,记得上一次来,哪里有这般景象,找个地方吃饭,都得转好几条街。”
几个人面面相觑,彼此都看出了心中的惊诧。
人多气旺,熙熙攘攘,叫卖声不绝于耳,见着听着,他们仿佛回到了未被蛮军入侵前的情景。
陆景心中一凛:这陈三郎管治,果然不同凡响。只是那分田制未免惊世骇俗,绝对不能被王朝所容。
土地乃统治根基,历朝历代,都是把土地紧紧抓在手里,不可能均分下去。能掌握到大量田地的,不是豪门,便是贵族,次一点的,也是地主乡绅。没有土地的,只能当穷苦的农民之流了。
但不得不说,经受战乱后的崂山府元气大伤,陈三郎这一政令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恢复民生,属于一剂猛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