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S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科技幻想 >妙步生莲 > 第105章 前兆 (13)

第105章 前兆 (13)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院里头的事,京兆王根本不近女色,哪里来的后院?

“娘子要冷静。”ru母继续劝说。

“我哪里冷静的下来?”萧嬅正在气头上,眼眸一抬,里头是满满的怒意,那怨恨和愤怒几乎快要从眼底冲出来。

“大王对那几个人不是一般的器重,要是娘子动了他们,娘子自己又能得了甚么好?”ru母心里一声长叹,她还真的是羡慕别的小娘子,不管是哪一个,都比她这个要省心的多。

“况且……燕王对娘子……并不是十分在意。”ru母瞧见萧嬅气的真的要将那几个娈童打杀了,不得不将平和表面下的残酷现实给她挑了出来。“一旦真的有事,燕王会替娘子出头么?”

萧嬅原本气的绯红的脸颊霎时血色褪尽。

这话若是可以ru母也不想说,但凡当年燕王对这个女儿有那么一丝半点的怜惜,就不会应了皇太后。

要知道,就算天家有这个意愿,若是做阿爷的不答应,那也是成不了事的。大臣在天子面前是人,不是甚么可以随意拉来配种的畜生。只有那些奴婢才会任由主人配来配去。

“娘子,要想好。如今娘子可算是没有半点助力,要和大王对着干,谈何容易?”ru母嘴里都在发苦,别人做ru母的,到了小娘子嫁出去就等着享福,她这个还要操心。享福是半点都指望不上。

“郎主,郎主是不会和京兆王如何的。”她苦苦劝道。

萧嬅嘴唇都在发抖,她一直以来不想面对的事终于是被ru母给说开了。她这个女儿在阿爷的眼里还真的什么都不是,甚至她的同母兄长出了那回事,恐怕在阿爷看来,能有地方收留她就算不错了罢?

“阿姆,”萧嬅哆嗦着嘴唇开了口,心里一阵接着一阵的抽痛。上辈子进宫被皇帝漠视,最后在寺庙里过了一辈子。这辈子,不但没有将皇后的宝座坐实,反而成了这个最窝囊的王妃。

萧嬅喉头一阵痒意涌动,她忍不住咳嗽了几下,手帕压着嘴唇,等到将帕子拿来,萧嬅看见帕子上染上了几朵殷红,“阿姆说的这些我都知道。”

她早就知道了,只不过是一直以来不愿意想罢了。

ru母瞅着萧嬅是真的平静下来了,也不是要闹腾的样子,勉强的信了。

“那就只能先放过那几个了。”萧嬅说这话的时候咬牙切齿,若是赛女人还好办,但是男人,尤其是长相非常好的男人,在平城不是有相当好的出身,便是那些公主们的禁脔。

出身好的完全招惹不起,而公主的裙边之物,她若是敢动,公主们就敢撕破脸皮闹腾的满京畿都知道。

萧嬅也是个欺软怕硬的人,那些公主她一个都不想得罪。

“现在要忙的事,是将洛阳的事处置好。”萧嬅道,“那几个以色事人的货色就往后推一推吧。”

她一定要在子嗣这件事上如意!萧嬅咬紧了压根,眼前几乎一片血红。她的将来全部都在这上面了,若是连这个都没了,那么她就真的输了。

**

迁都之事,宜快不宜慢,所以宫城是最先完成的,接下来就是内城和外城的大致轮廓和规划,萧佻出了平城就没回来,一直都呆在洛阳。

经过两年,洛阳宫城和洛阳城内大致的轮廓已经出来了,李平上奏天子,天子下令迁都。

首先迁过去的是后宫和百官。

萧妙音是皇后,但是后宫里几乎就没人了,前两年的那一次放宫人,那些妃嫔几乎全部被她放了出去,说是后宫,但其实差不多就她一个人。所以她连那些带过去的嫔妃的名单都不用看了。

只是让秦女官准备一起去洛阳的宫人就好了。

秦女官如今不是内司,但是依靠着萧妙音这棵大树,手里的权力比内司还要大,原先的内司看在皇后的面子上不敢和秦女官争锋,退避开来。

所以宫内事务其实都是由秦女官负责的。

秦女官年纪大了,但是没有多少出宫养老的想法,甚是手里的事越多越开心,她的好日子才刚刚开始没多久,何必火烧火燎的就要去养老呢,跟着皇后一同去洛阳多好?

阿鸾见着秦女官到萧妙音这里,立刻喊了一声,“阿秦!”

他如今已经三岁了,三岁的小孩子其实已经模模糊糊知道事情了,这时候拓跋演先行一步前往洛阳,将妻儿暂时留在平城。如今迁都的赦令已下,很快一家子就要在洛阳相聚了。

萧妙音这段时间脸上是没断过笑容,这会可不比现代,离得远了还能有手机视频通讯,基本上只能靠信件,但是这东西一来一去的,至少就要在路上花费一个多月的时间,这还算是时间短的了。

以前在宫中,两人日日对着不觉得,等到拓跋演不在眼前一段时间,萧妙音才在里头体味出所谓古人相思来。

孩子都有了,见不着面竟然闹起了相思。萧妙音不肯自己一个人来闹,偶尔得闲了,就写信给远在洛阳的拓跋演,闹一闹她。

拓跋演也很配合,收到了她的信件,在里头肉麻兮兮的诉说自己的思念,另外还来了一句诗经,‘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

他还真的是从长相到习惯和鲜卑人没有半点关系了。

萧妙音看着那句诗经,笑的前俯后仰,阿鸾睁大一双眼睛不知道为何母亲会如此开心。到了秦女官进来的时候,萧妙音脸上的笑容都还没有收起来。

“阿秦来了?”萧妙音见到秦女官,将手里的黄麻纸放在袖子里。

“是。”秦女官见到皇后笑得这么开心,心下就猜测应该是天子那边来信件了。她垂下头,“殿下,那些宫人的名册都已经整理好了。”

金墉城里的宫城要比平城宫小,所以人也不必带走那么多。况且平城宫也要留下一部分人看守洁扫。

并不是将所有的宫人和内侍都带过去。

“嗯。”萧妙音没有去看,一来这样的事她相信秦女官会办得好,二来也是那些名单太多了,一个个看过去是要到甚么时候,况且也没有必要。

“阿娘,甚么时候我们去洛阳啊。”阿鸾奶声奶气的问,他长相精致,年纪小小却已经长得很可爱。最近他身边的人老是和他说要去洛阳,还说阿爷就在洛阳,听得三岁的小孩子心里痒痒的。这些日子更是和萧妙音吵着要去。

萧妙音拿着儿子这个任性脾气没办法,哄他快了,可是阿鸾不是那么好哄的,又问甚么时候去,那架势竟然是想明天一大早就赶过去了。

萧妙音是拿着阿鸾没有办法,阿鸾是个不好糊弄的,别的小孩子是说过了就忘记,等到过几日,连自己都不想起来了。偏偏阿鸾不一样,他都记着呢。然后一日十多次的问个没完没了。

“快了。”萧妙音答道。

“到底有多——久——啊?”阿鸾一张脸都皱起来,“阿娘每次说快了快了,可是还没去!”

萧妙音瞧着儿子简直不知道要说甚么才好,这样的性子也不知打和谁像。

“阿娘不准说我年纪小,不懂。”阿鸾瞧着萧妙音开口要说话,连忙就把萧妙音接下来的话也堵住,“我年幼,但是又不傻!”

这话出来,萧妙音自己噗嗤一声笑出来,她示意阿鸾过来。阿鸾别扭了一下,还是过来了。

“平城人多,事情也多,所以不能够立即成行。”萧妙音和阿鸾这么一番下来,知道小孩子有时候比大人还要聪明,哄是哄不过的了。她叹口气,“阿娘要带着这么多人去洛阳呢,而且平城和洛阳可不近,要准备的多了。阿鸾说能够明日就走么?”

阿鸾小孩子心性她哪里不知道,就急着赶紧走,最好明天就走。她这边一堆的事都没有处理好,哪里能够走?

“……”阿鸾仰头,乌黑的眼睛瞅着萧妙音,过了好一会他才垂下头去,“那么阿娘去不去呀?”

“当然去,阿爷在那里,我们不去像个甚么样子。”萧妙音爱怜的揉了揉孩子的头顶,“只不过没那么快。”

“……阿娘去就好。”阿鸾一头扎进萧妙音的怀里闷闷的说道。

“阿鸾这么细化阿爷啊,不喜欢阿娘了吗?”萧妙音想要逗逗孩子,低头问道。

“才不是,儿也喜欢阿娘。”阿鸾听到萧妙音这句,当真了,立刻瞪圆一双大眼睛,为了表明自己说的是真话,他还伸手抱住萧妙音的脖子。

“那阿鸾最喜欢阿娘还是阿爷?”萧妙音问。

阿鸾原本正在萧妙音身上扮乖,听到她问这么一句立刻急切道,“都喜欢!”

“那么最喜欢谁?”

“……”阿鸾想不过来,最喜欢阿娘还是最喜欢阿爷?阿鸾自己纠结的比着手指算了半天,悲催的发现自己真的不知道道理喜欢哪个!

阿娘香香的,会和他玩哄他睡觉,阿爷会把他扛在肩头。阿爷阿娘都好……

想着想着阿鸾就红了眼睛,哭了出来,“儿不知道……阿娘和阿爷都好……呜……”

萧妙音见着他自个纠结着竟然还哭起来,吓得把他抱在怀里,“好了好了,阿娘知道了。别哭了啊,爱哭的小孩是泪包,不惹别人喜欢的。”

阿鸾哭的上气不接下气,但他一双手紧紧抓住她的袖子不放。

“儿才不要别人喜欢呢。”他身边的人哪个不是对他笑脸相迎,喜不喜欢的,有甚么要紧的嘛!

萧妙音拿着他是真没办法了。这孩子精的很,而且擅长察言观色。大人对他是个甚么态度摸的清楚的很。

萧妙音哄他止了哭泣,还喂他吃了一整碗的蛋羹,他才肯在她怀里睡过去了。

“这小子磨人。”萧妙音瞧着阿鸾已经睡着了,让宫人过来把孩子给抱到内室的眠榻上。

想起拓跋演还想要再多一个孩子,萧妙音简直不知道他怎么有那种想法。一个已经够她受的了,到时候再多来一个,她还得要照顾阿鸾这个老大的心情。

“殿下。”秦女官见着阿鸾被抱进去,她对萧妙音弯下身,“宫人都已经安排妥当,只是两宫……”

萧妙音眉毛都不抬一下,“这个该怎么样就怎么样,毕竟都迁都了,没有将长辈留在这里的道理。”

萧妙音知道秦女官想要说什么,皇太后也就算了,毕竟被她那么一整治,连宫里的何家女都被放出去,再怎么样也得看清楚现实了。现在快三年了,和太和的确是老实了不少。难办的是太皇太后。

这个时代的医疗并不发达,莫说中风这样就算是在现代都没有办法治愈的疾病,就是偶尔一个伤风感冒都能要人命。

太皇太后撑到现在已经算得上是幸运了。不过再幸运,也有个头,医正最近禀告她,说太皇太后的身体已经不如以往,迁都车马劳顿,依照着太皇太后的身体,恐怕不一定能够坚持住。

“太皇太后作为宫里的大长辈,若是留在平城,倒是显得和陛下有心将人留在这里似的。”萧妙音从大局出发,都不能留这位姑母在平城,毕竟这位可是曾经权倾二朝的人物,掌控朝政几十年,现在拓跋演用的那些朝臣还是有不少都是从她手下出来的。

要是把人留在平城,被有心人利用了,那就真的好看。、

毕竟太皇太后哪怕只剩下个名头,这名头还是能做出不少的事。东晋之时,不是还有皇帝就被权臣以皇太后的名义给废掉了么。

“殿下的意思是……”秦女官只是担心照着太皇太后眼下的情况,若真的是到了路上会不会受不住撒手人寰。

堂堂太皇太后竟然在路上山陵崩了,传出去话未免太难听。

“没甚么意思,让太医署的人好好侍奉老人家。一定要保证她在路上平平安安。”萧妙音向后靠去,身体就陷入到柔软的隐囊里去。

“唯唯。”秦女官拜下。

“再过一个来月,估计也能上路了。”萧妙音想了想道。

一个月的时间也差不多了。

**

长信殿内,一个面容清秀的女官正在给太皇太后喂药,这么几年来,太皇太后的身边一直有人照料,身上干干净净的,而且用的药材都是上好的。所以哪怕太皇太后想要自尽也没有机会,再者对自己也实在是下不去这个手。

女官舀起一勺子的药汤送到太皇太后唇边,但是太皇太后偏过头去不喝。这样的事,女官一句见过好几次了。

“太皇太后可是要好好的。”女官语气温柔,眉目弯弯,“您好好的,萧家那位郎君才能好呀。”

太皇太后终于肯抬起眼看着这个她从来未正眼看过的女官,女官笑意盈盈,“您说对不对?”

说着,女官又将手里的银勺往她唇边松了松,这回太皇太后是肯张开口将那里头的药汤喝下去了。

喝完一碗药汤,女官才笑道,“您可一定要好好的,眼下陛下已经下令要迁都洛阳,皇后会带着后宫前往新都,您老人家到时候又有福气了呢。”

太皇太后眼眸中的光芒闪了闪,她口张了张,一串还带着药汤颜色的口水流下来。女官见状连忙给她擦拭干净。宫人们上前服侍擦洗换衣。这也是一日要做上好几回的。

女官退到一边慢慢看着,心里知道太皇太后恐怕是活不长了。她被皇后派来服侍太皇太后,又是贴身伺候,对太皇太后的情况知道的不比那些医正少。

女官垂下眼来,可这又怎么样?只要上面的人发话,就算人真的不行了,也要拿那些上好的药材将人给拉回来。

萧妙音准备了整整一个来月,带着宫中的人上了前往洛阳的马车。

阿鸾和她乘坐在一辆马车上,为了小孩子一个人吵闹,她还特意将高凉王妃的儿子和萧丽华的儿子一起抱过来。

反正她的车驾里地方够大,几个孩子跑跑跳跳完全不成问题。

阿鸾这年纪也需要多和同龄人接触。

萧丽华是十分爽快的就将儿子给交到宫里来的人手里,对于皇后她没有什么放心不下的,她还对儿子道,“皇后是你的从母,在她面前不必太拘束了,和阿鸾好好玩儿。”

萧丽华的儿子和清河王长得比较像,他听着母亲的话,懵懵懂懂的点了点头,清河王瞧着也跟着笑,“小子,听你阿娘的没错。”

清河王看着儿子憨憨的点了点头,然后乖巧的和宫里的人走了。

“哎,为了这个小子,我和你还真的是操心。”等到儿子被接走了,清河王和萧丽华抱怨道,如今孩子还小,但清河王已经琢磨着给长子请封世子了。这诸王的世子能不能下来,一是看是不是嫡长,二就是看皇帝答不答应了。

清河王琢磨着让自家儿子和皇长子玩好了,在皇后那里混个脸熟只有好处没有坏处。

“做爷娘的可不是给孩子操心?”萧丽华坐在床上,看着清河王躺在那里,“怎么在自己家里就这样子,传出去还好听不好听?”

清河王只是笑了一声,“我在自己府邸内怎么样,关外面甚么事?听说你之前还在洛阳置办下不少的田地?”说起这个清河王都佩服萧丽华,听说自己妻子办这些的时候还是个未出嫁的小娘子。

现在洛阳周边的土地那真的是不好入手了,哪怕是提前去置办土地庄园,还是有两家为了一块上好的田地打破头的。

就算是贵族,也要有地,不然一家子那么大的开销,拿甚么顶住。

萧丽华想起当年自己做的那些,心里有些感叹,那会她做那些不过是想着凭借那些东西自己能够多有些依靠,谁知道她做的那些,都抵不过姑母的一句话。

幸好那老太婆这会只能躺在床上等死,她也算出了一口恶气。

“平城和洛阳差的那么远,你是怎么想到的?”清河王说着起来凑到萧丽华面前问。

“我要是说当初不过是哪日能到洛阳走走,有个歇脚的地方呢。”对着清河王,萧丽华也是不可能实话实说的。干脆拿了一句话把丈夫堵了回去。

清河王也不是要对萧丽华的过往追根究底,他感叹了好几下,心下觉得还是自家岳母厚道,萧丽华在洛阳的那些地,他找人打听过,那些地都是好地方。能拿出来给女儿而不是给儿子,慕容氏汉化已久,这位岳母却还是有着鲜卑女子的作风。

“到了洛阳,靠的就不只是这些了。”萧丽华说这话的时候长长的叹了一口气,她如今也不是当年天真的以为手里只要有钱就能过好了。

她看向洛阳的方向,久久不动。

萧妙音将自家姐姐的孩子接了来,自然是要看好的。离开平城宫的那一日,她让人将太皇太后和皇太后请出来,在众人面前做一场婆媳亲近的好戏。

何太后见着她畏畏缩缩的,压根就不敢靠近她。可惜她身后还有宫人在搀扶着她,根本就没办法回过身,至于当众斥责皇后不孝拿捏婆母的事,何太后只敢在心里想不敢说出来。当着这么多人的面说出来有个甚么用?

回头皇后说一句太后病了,说不定她这个人都要被丢在平城自生自灭。

而太皇太后则是被人抬在辇上,她看到萧妙音来送她上车,抬起眼睛看了一眼这个侄女。她身体已经瘦成了一把骨头,命也是拿药吊着,但萧妙音看着她那双眼睛却是出奇的亮。

萧妙音送两位长辈上了车,自己坐到了皇后的车驾上,想起方才太皇太后的那亮的几乎吓人的眼睛。

她知道太皇太后是个什么意思,在心里也不得不感叹不愧是掌政这么久的摄政太后,完全不是何太后这种能够比得上的。

太皇太后从执政之初就开始汉化改革,到了拓跋演手里被继续推广甚至还更为深入,对于她来说,哪怕恨他们恨的不行,就只这么一条也是十分欣慰了。

“不愧是当年跺一跺脚,这半边天下都要跟着抖一抖的人啊。”萧妙音感叹。

阿鸾这会和两个堂兄玩到一堆了,听到母亲的那声感叹,他飞快的转过头来,“阿娘?”

萧妙音一笑,“没事,去玩吧。”

在车里头玩其他的例如木球之类的是不行了,她让人准备了一些小巧的铜壶和没有箭镞的矢。

小孩子吵闹起来其实很凶,萧妙音这一路上也没有什么事,看着这么几个小孩子玩也挺好的,有那么一股活气不然安安静静还真的不舒服。

阿鸾是个闹腾的孩子,他年纪是三个小孩中最小的,但是过了一会他俨然就是里头的头儿,指挥着两个堂兄了。

两个孩子可能之前被父母提醒过,一开始在萧妙音面前有些许拘束,等到宫人把准备好了的点心摆上来,阿鸾拉着他们一块闹,基本上原先的那些拘束就丢在脑后了。

萧妙音看着那三个孩子一会,回过头来看着身边的宫人,“事情都安排妥当了?”

她这指的是那些炼火药的那些道士还有其他的东西有没有到洛阳去。

“一切都已经安排妥当了。”那宫人低眉顺目的道。

萧妙音颔首,看了看自己修剪整齐的指甲。这个原本只是道士炼丹时候无意间炼成的,但用起来却是威力十足的大。

说起来最近二娘想要将汉代的那些炼铁的技术给找回来,萧妙音想起萧丽华曾经和她说过的话,两个人都不是大字不识一个的,身边的藏书都不少。萧丽华偶尔翻阅文献的时候发现汉代的铸造工艺比起眼下只好不差。但因为百年战乱,原先的那套工艺有些已经失传了。萧丽华想要将那一套给捡回来。

萧妙音在这事情上反正萧丽华在范围内就好。只要她不打造出批量的兵器,留出把柄给人抓,就随便。

**

皇后和百官迁往新都,皇后已经出发,百官自然也不能磨磨蹭蹭。百官拖家带口的跟在后面,队伍绵延开来。

莫那缕坐在马车中,面色十分不好。哪怕到现在,他也是不能释怀,过了许久,他掀开车前加厚了的车廉,看向外面。家人立刻打马过去,“郎主有何吩咐?”

“那个道士的事,查的怎么样了?”莫那缕问。

141|改革

平城地处代地,而洛阳靠近南朝,这一段路上下走的都是够呛,那些时常出去出征的还好说,毕竟都已经适应了,但是那些年纪大的,还有贵妇们就不一定了。

何惠这一路上都是抱怨个不停,江阳公主是跟着皇后的车驾去的,根本就不和婆家人一道。没了头上的公主妯娌,何惠的娇娇性子也露出来了。

楼氏最不喜欢这个小儿媳,日日拿捏着这幅娇滴滴的模样简直不知道要给谁看。有个甚么不快就到她的七郎面前哭诉,她儿子养了那么多年,不是为了养大给个女人做牛做马的。如今皇太后已经不大中用了,何家的靠山算是倒了。对着何惠,楼氏就不会像以前那么好说话了。

这一路上,楼氏也没给何惠面子,当着一众儿媳的面斥责何惠把那副脾性收一收,楼氏话说的也很重,迁都毕竟是是天子定下来的大好事,日日都在那里抱怨,若是有心之人传出去,还不知道传成甚么样!

何惠在妯娌中人缘并不好,贺兰家的那些新妇里头鲜卑人和汉家小娘子都有,但是何惠和她们就是处不来。楼氏这话一出,好几个媳妇都是看笑话的。

为了这个何惠又是在丈夫面前一番抹泪,好歹这次她是记着教训,不敢轻易说出要和离回娘家去了的话。

上回她这么做,被阿爷一顿好说,然后就送了回来。之后的一段时间里,她在婆家人面前头都抬不起来。

何惠的夫婿是老幺,也深受爷娘的喜爱,在怎么调节妻子和阿娘的关系上也是一窍不通,他心疼妻子和母亲去说,结果楼氏红着一双眼睛骂他有了新妇把阿娘给忘记了。吓得他之后就不怎么敢在爷娘面前提妻子的事。

“忍忍吧,再忍忍。”想来想去,他也只能这么安慰何惠了。

一路上车马劳累,哪怕是人在马车上呆着,一日下来浑身上下也和散架了似的难受。路上要是遇见了下雨的天气,少不得还有受其他的罪过。

当黄河出现在众人面前的时候,几乎所有的人都松了一口气:洛阳就在眼前了。

渡过黄河都是要看老天爷的脸色,黄河波澜壮阔,若是风浪乍起,连人带船都有可能翻到在河里头喂鱼。一群人不管身份贵贱,从到上船还是到下船都是小心翼翼生怕有个甚么差错。

过了黄河,洛阳就不远了。

拓跋演接到皇后和皇子即将要到洛阳的消息后,十分高兴,派人前去迎接,要不是这会洛阳很多事还等着他来决断,恐怕他会亲自去把妻儿给接回来。

天知道他在洛阳呆的这段时间里,身边没有阿妙和阿鸾,处置完政事,每到夜时,那种寂寞入骨的滋味当真不好受。

以前拓跋演读一些诉说深宫女子寂寞宫怨的诗句,现在他也觉得自己就和那些诗句里的女子差不多。

不是没有事,相反每日政务缠身,有时候忙起来连喝水都带着一股匆忙。可是忙过之后,剩下来的是一片空虚。

说相思道相思,可真的尝到相思了,才知道这滋味让人无可奈何,不想细细品尝这带甜的酸味,只想早日见到那人。

“陛下?”毛奇见到天子的笔已经凝在纸面上许久,但是却没有写下一个字,心下担心不由得出声问道。

“皇后还有多少时日入宫?”拓跋演处置的是一件无关重要的小事,早些晚些都一个样,他将手里的笔搁置坐在一旁,转头就去问毛奇。

毛奇被拓跋演这一问弄得险些有些反应不过来,皇帝今日才派人出去迎接皇后皇子以及两宫,这才多久就急着要皇后赶紧的来了?

“陛下,使者已经出发,估摸两日就能见到皇后了。”毛奇在心里算了一下回答。

“还有两日?”拓跋演蹙了蹙眉,看得毛奇是心惊胆战。

毛奇很想告诉皇帝,一去一回只要两日已经是相当快的了。但是这话他死活不敢说出口。

“陛下?”毛奇看着拓跋演拿过另外一卷锦帛,就知道拓跋演想要做甚么了,恐怕又是下旨去催。

自从皇后和百官离开平城,皇帝私下就有些心不在焉,更是连连发出几道诏书出去督促皇后快些抵达洛阳。

看来这一次又是这样了。

“陛下,皇后底薪你啊身边还带着皇子,皇子年幼,若是加快了行程,恐怕皇子会吃不消。”毛奇劝道。

皇长子才三四岁的年纪,那么一点点大,孩子年纪小经不起折腾,万一有个甚么,那财政的是不好了。

到了如今帝后也只有这么一个宝贝儿子。虽说不可能只有一个,但眼下就皇长子最金贵,若是出了事,谁也担不起帝后的怒火。

“阿鸾……”拓跋演经过毛奇这么一提醒,想起了自己的那个儿子,因为是和萧妙音的头一个孩子,难免是心疼了些。他放下手里的笔,长叹一声。

毛奇让中官上前给皇帝收拾,心里暗暗想着皇后究竟什么时候到金墉城,照着陛下的这做法,不到皇后来恐怕是没个停了。

毛奇是打心底里盼着皇后赶紧的回来。

萧妙音这一路上也是累的够呛,搬家原本就累,更何况还是带着一大帮子人迁都的?阿鸾路上也给她添麻烦,生了一场小病,虽然人没有大碍却是把她吓了个够呛。

过了黄河没几日皇帝就派人来了,话里话外的意思都是来接皇后和两宫长辈入宫的。她这一路已经不知道拓跋演派来多少次的使者催着她赶紧的往洛阳赶了。

阿鸾生了一场病,但已经好的差不多了,精神还算不错,他拉着萧妙音不肯撒手,“阿娘,是不是快要见到阿爷了?”小孩子心心念念想的就是这样的事。

“嗯,快到了。”萧妙音瞧着阿鸾瘦了一圈的小脸蛋,心里和针扎似的。

“太好了,儿要见到阿爷啦。”阿鸾拍了拍手。

这会常氏也在,她原本是跟在萧家的队伍里头的,但是阿鸾那会生病,萧妙音就让人把她给请过来了。常氏听到外孙病了坐立难安,萧斌更是急的不行,皇后派人来,萧斌都急着催促常氏快过去。

常氏在萧妙音这一呆就没有回去过了。阿鸾哪怕病都好了,她还在女儿这里。

“是啊,阿鸾要见到阿爷了,高兴吧?”常氏见着阿鸾高兴的拍了拍手,笑得眼角的褶子都起来了。

阿鸾转过头来,看着常氏,“嗯,开心,儿见着阿婆也开心,到时候阿婆也进宫陪儿好不好?”

常氏哪里会不喜欢阿鸾的这些话?她抱着阿鸾亲了又亲,“阿鸾能记着阿婆,真是个好孩子。”

阿鸾钻到常氏怀里撒娇,萧妙音在一旁看着,知道阿鸾这会是真的没事了,她转过头来,“人太多了,速度再快怕有些年纪大的会扛不住。”跟来的那些鲜卑贵族里有不少都是年纪上了四十的。

这会年纪上了四十那就算的上半个老头子了。

老人家从那么远的地方跟过来,要是因为赶路把身体给弄垮了可就不好了。

反正就这么几日了,何必急在一时?萧妙音也不明白拓跋演这么急哄哄的要干甚么。

终究速度还是放缓了那么一点,队伍里的人也能够喘一口气,这一路上也不是所有的人家都是风平浪静的。有些贵妇路上生了病,车马劳顿的,人还真的受不住。

这么缓一缓倒是对大家都好。

于是明明两天就可以走完的路,走了整整四天才到。

金墉城的宫殿就不是按照汉代的东西两宫来建造的,萧妙音居住的宫殿是长秋宫,原先平城的长秋宫是被何太后住着,或许是何太后这些年来的那些又是没事就挑事惹怒了拓跋演,拓跋演这次直接把何太后送去和祖母作伴了。

皇后及两宫的车辇进了宫门,萧妙音就直接去了这长秋宫。

她进了宫门见着这里头的摆设基本上和平城里的没有多少相似的地方,更多的是按照她的喜好来的。

“殿下,陛下来了。”中官提醒道。

萧妙音正在殿里头瞧新鲜,听到拓跋演来了,走出去迎接。

“你来了。”两人到了如今也不用行那些劳什子的礼节。拓跋演言语急切,他见到萧妙音面色有些不好,伸手就搀扶住她的手臂,“怎么了?”

“这一路上赶路赶的。”萧妙音瞧见拓跋演,原先的那一肚子起反而不知道要从什么地方发出来。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