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第 21 章
("我和汉武帝种田");
韩嫣打小同他相识,
还从未见过他欲言又止犯难的模样,心里咯噔一下,“和微臣有关?”
刘彻没有回答,而是说:“怪朕疏忽大意。”
韩嫣心中越发不安:“微臣犯了,
犯了什么错?”仔细回想,
并没有。
刘彻又叹了一口气,
韩嫣的心顿时提到了嗓子眼,脸色都白了。
刘彻不落忍,一想到卫莱的性子,
能把馆陶公主挤兑的掩泣而逃,
再一想到她对卫青霍去病的在意,
灌醉什么的,她干的出啊。
“朕早该想到啊。”
韩嫣惶恐。
候在一旁的春陀倍感奇怪,一向喜欢直来直去的陛下怎么突然学会了迂回之术。他这幅样子即使什么也不说,也能把韩嫣劝退。
刘彻再次叹气,叹的韩嫣的脸色瞧着跟卫莱拿出的纸一样白,刘彻觉得差不多了,缓缓开口,
“母后先头的那个女儿——”说到此停下看着他,
欲言又止。
韩嫣没让刘彻失望,接下去:“金俗,
她怎么了?”
“今早我去探望母后,听她的意思金俗现在住的离她爹不远。母后想找她,
派人过去打听一下就能找到。她却一直没找,你可知为何?”
韩嫣不知,但他不笨,会思考,
可他想到原因却又不敢信,“太后,太后不想让世人知道她成过婚,民间还有一个女儿?”
“她若想见那个女儿,朕又怎么可能从未听说过,还是你告诉朕,朕询问了母后才知确有其事?”刘彻反问。
扑通一声,韩嫣无力的跌倒在地,疼痛让他回过神,慌忙爬过去,“陛下,陛下,救救微臣,救救微臣……”
“别慌,朕令你过来便是商讨此事。”
韩嫣连忙坐好。
刘彻佯装思考好一会儿,“母后虽然在宫里,你若整日呆在宣室,她也不好出手。可要是在宫外就简单多了。”
韩嫣下意识想问,宫外怎么了。田蚡的名字浮现在脑海里,“太尉?”
刘彻颔首:“朕那个舅舅格外听母后的,为了母后没少跟朕阳奉阴违。当务之急,你要远离京师。朕又不舍得让你躲去上林苑或甘泉宫,你想去哪个封国,朕明日便令你出发。”
韩嫣感动,“谢陛下为微臣考虑的如此周全。”跪直身体,道:“微臣愿前往淮南。”
“不可!”
韩嫣疑惑不解:“为何?陛下不是怀疑他表里不一心怀鬼胎吗?”
“正是怀疑你才不能去,打草惊蛇。”刘彻是担心他被淮南王做掉。
韩嫣恍然大悟,越发觉得刘彻为他考虑。
刘彻想了想:“去梁国吧。因为早年太子之争,皇叔的后人很怕朕秋后算账,你到了那里他们不论怎么怀疑,都不敢对你不利。虽然皇叔去世多年,但太皇太后并没有忘记他的儿孙,到了那儿母后再想动你也得先问过太皇太后。”
韩嫣拜谢。
刘彻叹气道:“这事……早知如此,朕就先问问了。”不待他开口,“朕已为你准备千金,以后慎用。”
韩嫣明白,依照太皇太后的活法,他要等太后去世再返京,可能要等到双鬓残霜。
刘彻道:“你那个弟弟若不放心也可一并带去。”
“微臣知道。回去便叮嘱家人,往后见着太尉绕道走。”
刘彻心说,绕的不是他,而是卫莱啊。
“太尉那边你无需过于担忧,朕早晚得收拾他。”刘彻说着,停顿一下,“就是不好弄死他。”
韩嫣惊愕。
春陀适时开口:“韩大夫没发现吗?陛下令太尉悄悄拔除太皇太后的人,如今未央宫内外尽是太尉的人。”
韩嫣这几日看到不少陌生面孔,他以为都是刘彻的人。听闻这话一想天子登基不足两年,期间一直被太皇太后掣肘,手中可用的人除了先帝留下的老臣,就是他们这些整天跟在皇帝身侧的人。这些人他不可能不认识啊。
“太尉他,他想做什么?”韩嫣不敢置信地问。
刘彻微微摇头,“暂且不知。朕也在等待机会。也许仨月,兴许三年,但朕不能拿你的性命去赌。”
“微臣谢陛下。”韩嫣感动。
刘彻道:“令你前往梁国的手谕,朕明日早朝再给你。母后可能会赏你,无需拒绝,你应得的。”
“谢陛下。陛下保重。”韩嫣再次拜谢。
春陀过来,“韩大夫,随我这边走,陛下为你准备的千金在这边。”
刘彻揉揉额角,再次听到脚步声,抬眼看去,春陀从外面进来。
刘彻活动活动筋骨,“走了?”
“走了。”春陀含笑道,“陛下这招实在是高,没提卫夫人,还让他信以为真。就是太后,当了一回恶人。”
刘彻:“没有。”
“没,没有?”春陀诧异,“太后她,她真那么想,可可奴婢怎么没看出来?”
刘彻不好说韩嫣上辈子就是太后处死的:“那是你被母女相见的假象蒙蔽了。母后在宫里用人不便,唯她马首是瞻的田太尉可是在宫外。”
春陀恍然大悟,“太尉一贯的会钻营,有时陛下和太后没想到的他都能想到,怎么偏偏就把这事给忘了。陛下,既然太后也对韩大夫颇有微词,您为何不痛痛快快的答应卫夫人?”
“太后不满,朕命韩嫣去上林苑,或去左右内史处便可,用得着把人弄去梁国?还不知明日太皇太后知道了怎么训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