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一节 重要俘虏
“怎么样,有没有找到曾剃头?”潘起亮进城第一件事就是问起曾国藩下落来。
负责审核俘虏的第一师二团团长钟卫汉连忙回道:“师座,没有,不过湖南巡抚骆秉章,按察使胡林翼都已是我军俘虏,另外还有近九千名俘虏。”
骆秉章,胡林翼等文官都落在后面,昨晚还没有出城湘军已经遭到了伏击,他们只好停在城中,自然成为汉军的俘虏。
对于这些二三品的清廷大员,潘起亮却没有怎么看重,听到又没有曾国藩,不甘心的道:“这个老小子逃得倒快。”
“师座,说不定前面追击的兄弟会带来好消息。”
“但愿吧。”潘起亮却没有抱多少希望,或许通过追击可以多杀死或俘虏一些普通湘军,如今湖南大部分地区还在清廷手中,要追上已经逃出城的湘军统帅谈何容易。
果然,第二天派出去追击的汉军返回后,又俘虏了近千湘军,曾国藩和湘军另外两名悍将王鑫、罗泽南却都逃走了,不过,湘军遭此重创,恐怕再也没有时间恢复元气。
拿下长沙后,潘起亮终于可以挺直腰杆向汉王报捷,收到潘起亮的捷报时,汉军的前锋已经攻入兖州,而王韶也入驻兖州府。
“太好了。”看完潘起亮发来的电报,王韶忍不住拍着桌子喝彩。
此役汉军以三千伤亡,歼灭湘军二万余人,俘虏一万余人,这个消息若是传开,恐怕以后清军会更加丧胆,不敢与汉军作战。
“马上向南京发报,向内阁发报,让报纸尽快刊登此次大捷的消息出来。”王韶转头向立在身边的傅善祥道。
傅善祥、傅鸾祥姐妹两人都是汉王机要秘书,一般都是随同在王韶身边,只是傅鸾祥已经有孕在身,留在宫中,这次跟在王韶身边的只有傅善祥一人。
傅善祥应了一声,正要下去,王韶马上又叫住:“等等,发电给潘起亮,问问俘虏中有没有一个叫左宗棠之人?此人应当是曾国藩幕僚。”
在王韶心中,左宗棠此人,才干,胆识远胜于曾国藩、李鸿章等所谓的中兴名臣,只有左宗棠的军功虽对外而不是对内,如果左宗棠也在被俘之列,王韶当然要收之为己用。
“左宗棠?”傅善祥心中大为奇怪,潘起亮的电报她自然看过,里面重要的俘虏只提了湖广总督、湖南巡抚、按察使三人,王韶对这三人不理不睬,却要寻一个幕僚,岂不是说这个幕僚比三人还重要。
不但傅善祥奇怪,就是接到电报的潘起亮,刘无病等人也大为奇怪,对这个左宗棠好奇起来,马上吩吩在俘虏中查找,费了半天功夫,还真在俘虏中把左宗棠找了出来,原来左宗棠也落在后面,正好被汉军堵在城中,一并做了俘虏。
除了左宗棠外,曾国藩的另一个幕僚郭嵩焘也在其中,王韶听到左宗棠果然在俘虏当中,心中大喜,马上下令潘起亮将人送到兖州来。
潘起亮索性将左宗棠、郭嵩焘、胡林翼、骆秉章、官文等人一股脑派人押着,用一艘蒸汽船往兖州送去。长沙与兖州相距数千里,走水路更远,即使是蒸汽船也要跑数天,王韶虽然急于见人,还是只得暂时忍耐。
汉军攻破长沙,将湘军重创的消息见报后,汉军境内果然掀起一股热潮,虽然自汉军北伐以来一直是胜利的消息,不过以前的胜利充其量只是小胜,这次才是真正的大胜。
一时之间,街头巷尾都在喜气洋洋的谈论着攻破长沙的战事,即使是内阁官员也是暗自高兴,北伐不到一个月已经取得如此大胜,各人心中都非常乐观起来,或许汉军不需要一年就可以统一全国。
这场战事,因为准备充分,暂时对汉军境内的经济没有什么影响,反而因为朝廷大量采购,让各地的商业更加繁荣,商人们赚的喜笑颜开,不过,如果战事能早结束,当然是早结束更好,省下来的经费可以投入到工业中,推动工业更快的发展。
汉军境内的洋人也在关注着这场战事,持续了四年的克里米亚战争已经结束了,三月份,参战的各国签订了《巴黎条约》,俄国承认战败,放弃了原本占领的大量土地,失去了在黑海驻扎舰队的权利。
《巴黎条约》的签订,使得欧洲各国终于重新有精力转向远东,让他们惊讶的是,就在短短四年时间,原本虚弱不堪,被视为肥肉的远东崛起了一股强横的势力,这股势力拥有的铁路里程高达四千多英里,钢铁产量数十万吨,全火器的正规军至少达二十万。
这怎么可能,单就铁路里程和钢铁产量这两项最重要的工业指标都超过欧洲压路机的俄国,若不是各国外交官发给国内的电报信誓旦旦确认,各国首脑无论如何也不会相信,仅仅几年时间东方的变化会这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