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S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燃烧的海洋 > 第六十章 精锐之师

第六十章 精锐之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事实上,这也是黄峙博积极支持腾耀辉出任总参谋长的主要原因,因为腾耀辉是海军将领,而且是“大海军主义者”,注定他是一名积极主张战略进攻的军事统帅,也就会完成黄峙博的军事改革。

同样的,这也是黄峙博在退役后一直住在北京的主要原因。

中国的军事改革,重点不是海军与空军,因为与陆军相比,海军与空军的根基都不够扎实,所以是军事改革的积极推动者,而不是阻挠者。相反,陆军的影响力足够大,而且注定会在军事改革中遭受损失,所以陆军才是军事改革的阻挠者。腾耀辉是海军将领,在陆军的影响力远远比不上黄峙博。如此一来,只有黄峙博坐镇北京,挡住那些阻挠军事改革的陆军将领,腾耀辉才不会受到影响。

即便如此,这轮军事改革进行得也很不顺利。

有本质上的变化,肯定就有形式上的变化,而当时影响最大的,就是撤消已经存在了数十年的七大军区。

要知道,在腾耀辉当上总参谋长之前,海军与空军基本上脱离了军区。

也就是说,七大军区,实际上是以陆军为主。

撤消军区的话,意味着数百名将领、数万名校官、十数万低级军官要么退役、要么打入冷宫、要么丢掉职务,这等于一下动了几十万人的蛋糕,特别是军区制的既得利益者,即七大军区的主要将领。

为此,腾耀辉不得不采取“曲线救国”的方针。

当时,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打破集团军固定隶属于某个军区的陈规,首先把卫戍北京的第三十八集团军派往南京军区,然后陆续对所有集团军重新做了部署,切断了军区与集团军的直接关系。随后,腾耀辉开始裁减陆军规模,把十一个甲类集团军缩减为八个,七个乙类集团军全部并入甲类集团军,借此机会对集团军指挥阶层大换血,从而切断了集团军内部根深蒂固的“血缘关系”。最后,腾耀辉才在新的陆军指挥体系下,逐步把一些军区合并为战区司令部,比如沈阳军区、北京军区与济南军区合并为中央战区司令部,南京军区与广州军区合并为南方战区司令部,成都军区与兰州军区合并为西部战区司令部,另外增设了印度洋战区司令部与西太平洋战区司令部。

必须承认,在对日战争爆发前,腾耀辉的改革并不彻底。

为了降低军队的抵抗情绪,腾耀辉保留了大部分在职将领,结果就是,五个战区司令部都人满为患。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