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章 12.9
而这一世,恐怖袭击发生的时候,布什总统正在度假。根据导演迈克.摩尔的说法,在布什出任总统到“”事件发生,布什总统的这8个月时间中,42%的时间是在度假。
不过,这一世的布什总统反应速度快了许多,恐怖袭击发生后,他马上结束了自己的休假,然后在美国东部时间下午六点半钟,在白宫向全国发表了电视讲话。而他在电视上的演说稿跟陈锋记忆中“”发生后的讲话几乎一摸一样。
他在演说中称,“恐怖主义攻击可以动摇我们最大建筑物的地基,但无法触及美国的基础。这些恐怖行动摧毁了钢铁,但不能丝毫削弱美国钢铁般的坚强决心。”
他的这一番讲话,大大的激发了美国人的爱国热情,也使得他的民众支持率达到他8年任期的最高峰,高达百分之八十九点五八。
而在去年的2000年美国总统选举结果公布时,布什所得的普选票少于戈尔,选举人票也仅比戈尔多出区区一票。美国国内和国际舆论一致认为,布什是美国历史上少有的弱势总统。此时和彼时相比,可谓一个在天上,一个在地下。“”事件使布什从“弱势总统”一跃而为“强势总统”。
晚上七点钟,美国总统布什又会见国家安全会议全体成员,半小时后又与高级顾问们会面。布什与同僚们认定本.拉登是事件的幕后主使。
事件发生后,为了在国际上赢得世界各国的支持与同情,形成国际反恐联盟,彻底摧毁“基地组织”,小布什当天分别与俄国总统普京、法国总统希拉克、中国国家主席、德国与加拿大的领导人进行通话,美国政府的反恐立场得到了这些国家的一致支持。
联合国于12月12日通过一项决议谴责“那些为这些恐怖行为的罪犯、组织者与支持者提供保护、支持与包庇的人”,授权采取一切必要措施对恐怖行为作出反应,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在历史上第一次动用了其章程的第五条款,决定行使保卫一个受攻击的成员国的庄严职责。
世界人民对美国人民在事件中所遭受的巨大牺牲与损失表现出了巨大的同情,法国左翼报纸《世界报》宣称:“我们都是美国人。”德国总理施罗德表示愿意向美国提供一切支持与无限声援。韩国小学生在汉城美国大使馆外进行祈祷。当然,他们这种做法是不是具有广泛的代表性就值得商榷了,尤其是成千上万的伊朗民众秉持蜡烛为在“事件”中遇难的美国人守夜,更是让一些关心国际事实的人感到此事具有很大的讽刺意味,不知道的人,还以为伊朗民众多么热爱美国,两国的关系怎么好呢?知道的人,肯定都认为他们是有组织的在作秀,甚至是为了在庆祝,尽管他们都点起了蜡烛。
但毫无疑问,小布什政府之前推行单边政策所造成的不利影响消失殆尽,美国对恐怖主义的打击得到了大多数国家的支持与同情。
还有一个有趣的现象是,事件发生后,西方各国政府的民间支持度大幅度上升。在世界许多地方,很多媒体都刊登了评论文章,认为事件是由以色列人、犹太人、犹太复国主义者甚至美国人自己发动的,目的是挑起全球仇视阿拉伯的情绪。还有一些阿拉伯穆斯林则认为事件是由基地组织发起的,旨在报复美国的中东政策。
事件遭到国际社会的一致谴责,一些传统上采取与美国不太友好政策的国家领导人,如利比亚领袖卡扎菲、巴勒斯坦法塔赫领导人阿拉法特、伊朗总统哈塔米、古巴人民党时任主席菲德尔.卡斯特罗以及阿富汗塔利班政权都公开谴责事件并对美国人民表示同情。唯一的例外是伊拉克前总统萨达姆.侯赛因,他评论事件是美国霸权主义的后果,所以,他后来遭到了美国的报复,不能不说,美国之所以会发动伊拉克战争,跟萨达姆这个独裁者也有很大关系。老布什发动了第一次伊拉克战争,把萨达姆打败了,但萨达姆最终还是好好的活着,所以,小布什发动第二次伊拉克战争,秉承自己老爹的心愿,最后终于将萨达姆彻底打趴下,并且送上了绞刑架。
而此次恐怖袭击,在经济上的影响更是巨大,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开盘第一天下跌%。其中跌幅最严重的要数旅游、保险与航空股。美国的汽油价格也大幅度下跌。此时美国经济已经放缓,事件则加深了全球经济的萧条。
在12月底的时候,美国盖洛普民意调查公司公布的两项调查显示,布什因领导美国反恐怖战争有方,支持率高达近90%,超过了二战时期的罗斯福;布什还以39%的得票率,当选2001年的“美国人最钦佩的男性”,超过了美国人心目中的偶像肯尼迪。
“”以后,美国国内政治最大的变化是共和民主两党在反恐怖问题上空前一致。布什在国会发表讲话,博得两党议员的热烈掌声。《纽约时报》甚至说,由布什和共和民主两党在众参两院的四位领导人结成“五人帮”统治美国。这五人每周二和周五在白宫搞不见不散的早餐会,做出各种重大决策。这也是美国历史上从未有过的事情。
美国在对阿富汗动武前,以建立“全球反恐怖联盟”为由头,紧锣密鼓进行外交活动,法国总统、英国首相相继访美。布什和鲍威尔总共与60多个国家的元首和外长通了电话,希望这些国家支持美国的军事行动。鲍威尔和拉姆斯菲尔德还数度穿梭访问有关国家。特别是布什出席上海APEC峰会期间,还要求把国际反恐也列入议题。这也前所未有。
正是在世界各国的支持下,美国在新世纪发动了这场“反恐怖主义之战”。布什强调这场战争“不仅是美国之战”,也是“世界之战”,美国自视为“反恐主力军”,世界上只有它才有能力发动和进行一场全球性的反恐怖战争。布什声称,谁不是站在美国这一边,就是站在恐怖分子那一边,任何支持恐怖分子的国家“都将被美国认为是敌对政权”。美国要求全世界所有国家都围绕着反恐怖战争站队,以对美国的态度决定一国是敌是友,这实际上等于是利用多边外交来加强美国的单边主义。
“”事件后,美国对阿富汗展开大规模军事报复行动。曾记否,20年前苏联军队也大举进入阿富汗,当时的国际舆论一致称之为“苏联入侵阿富汗”。而今美国以反恐为大旗,美国军队同样大举进入阿富汗,而且改变了这个国家的政权,这超过了海湾战争的水平。但国际主流舆论没有一家称之为“入侵”。这一现象足以说明了美国在世界上的强势和霸主地位。
美国在阿富汗战事取得进展的情况下,布什表示,美军可能对阿富汗以外的地区发动攻击。美国国会十位领袖人物甚至呼吁布什把伊拉克列为美国展开下一轮反恐战争的目标。美国海陆空军已向索马里进发,苏丹、也门甚至菲律宾和印尼都可能是美国反恐怖的目标。
不少人认为美军伊拉克的可能性是一半对一半,但陈锋却是知道,这是百分百的可能。在前世的历史中,2003年3月20日,美国以伊位克隐藏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并暗中支持恐怖主义为借口,绕开联合国安理会,公然单方面决定对伊拉克实施大规模军事打击。
而最后的结果是伊拉克总统萨达姆一家人被赶尽杀绝,他本人更是羞辱性的被吊死,但最后美军却是便没有找到什么“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也没有暗中支持恐怖主义的证据,可以说萨达姆完全是被冤死的,其导致的后果,就是伊拉克真正变成了恐怖主义国家,一天两头的有汽车炸弹发生,死伤惨重,一下子让原本还算富裕的伊拉克人民,一夜回到解放前,变成了世界上经济落后的国家之一。
就在布什总统手握美国三军大权,磨刀霍霍,意气风发之时,好景不长,两个月后,他就有负面的新闻传了出来,《纽约时报》披露,布什总统在911事件之前已接连获得拉登追随者意图劫机的警告,但他并无采取相应措施。这不但使他的果断硬朗形象深受打击,连其执政能力也再次受到质疑……
美国《华盛顿邮报》报道:因“”事件而民望飙升的美国总统布什,被揭在事发前已获悉拉登的追随者有意骑劫美国飞机,令其声望面临重大打击,果断能干的战时总统形象随时毁于一旦,甚或牵连削弱华府的诚信,令人质疑其经常自夸的高度保密能力,原来只是欺骗公众和国会的伎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