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章 张良再献计
本身没有能够有可行性的灭秦之法,只是情势不得不撤兵,耗下去只会浪费更多粮草,数十万男人从军,还会影响不久后的春耕,范增要促使还不太情愿撤兵的项羽,最终下达撤退的命令。
项羽仍然在喝闷酒。
范增再道:“羽儿,你与虞姬一别近两年,你思念虞姬,想必虞姬也同样思念你!”
的确,项羽是非常思念虞姬,只恨迟迟未能灭秦,好回去跟虞姬团聚。
“亚父所言甚是,既然无法灭秦,也该回去了!”
提起女人才最终肯回去,范增摇头叹息,颇为无奈。
第二天,项羽派人通知在函谷关的邹离,同意撤兵。
两天后,联军数十个最重要人物,再次齐聚楚军帅帐。
邹离再次来到此地,当众宣读秦王诏书。
诏书内容,是讲明希望跟六国化干戈为玉帛。
当然,这只是表面功夫。
做做这表面功夫,让项羽和联军有个台阶下。
六国跟秦国的仇恨并未消除,以后随时还有可能联合。
双方确认之后,邹离返回函谷关,派出快马向咸阳的秦王报告。
“我们虽然暂时罢兵回去,但联合灭秦的目标不变,不灭暴秦,誓不罢休!”
范增在大声说着。
确定好要撤兵后,众人并未散去,讨论在撤兵后对付秦国之法。
范增提出一系列建议,包括禁止人员向秦国流动、禁止跟秦国通商,如若秦军进攻任何一国,其他国家需出兵援助等等。
这些建议都得到了诸王的认可。
最后,范增道:“六国联盟是为了灭暴秦,一日未灭秦,联盟永不解散,上将军项羽永远是诸国盟主。”
虽然不得不撤兵,范增要确立起项羽长期的领导地位。
随后,项羽大声道:“撤兵后,五国需遵从我项羽的命令,一旦时机成熟,我会再联合诸国讨伐暴秦。”
他声若洪钟,唯恐大军听不到。
自从巨鹿之战后,六国联合,项羽成为盟主后,在诸王面前一直都是高高在上的姿态。
要不是项羽,诸国已被章邯大军所灭,为了灭秦,诸王能暂时忍气吞声。
这种忍气吞声只能是暂时的,诸王皆是一国之君,项羽连“王”都还不是,没人希望以后还再听命于项羽,但又不敢当面反驳,只好默不出声,等回去后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