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S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民国]辛亥大军阀 > 第979节

第979节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到了一起弄出了x10a喷气试验机,目的是非常明显的,就是想要和滁州飞机公司的x10b进行竞争,以争夺空军未来的喷气式战斗机合同,一旦能够拿下这个合同对于福乐电气航空部和广安飞机公司而言,是一个战略性的飞跃。

届时不但能够获得大量空军的喷气式战斗机订单,更会获得空军大量的研发经费投入。

要获得订单,那么就得展现出他们的飞机具有更加优良的性能优势,而实际上空军之前就已经进行了诸多方面的试验比较,但是x10a和x10b两者之间实际性能不相上下以至于空军目前都没有下定决心装备那款飞机,而滁州飞机公司,广安飞机公司、福乐电气也是对空军高层进行了广泛的公关活动,毕竟中国也是个正常人类组成的国家,大企业为了获得订单而进行公关活动也都是潜规则了。

但是关系到下一代战机的选择,空军的那些官员们也是不敢轻举妄动,钱财虽然也收了但是一句话也不说,表现出来的就是只拿钱不办事的恶劣行径,事实上空军的这些人也没有太大的决定权,真正的决定权其实还是在陈敬云手里。

所以这一次的新式飞机的公关,最根本的目标还得在陈敬云身上,要怎么对陈敬云公关呢?送钱送女人都不行,唯一可行的途径就是让陈敬云对自家的飞机赞同。

当时两家的飞机实际性能都差不多,所以就需要一些取巧的手段了,比如刚才广安飞机公司的x10a飞机在起飞时候进行了高角度爬升,这基本就是属于特技表演的范畴了,让陈敬云看的也是频频点头。

眼看着自家飞机的飞行表演让陈敬云看的频繁点头,福乐电气和广安飞机公司的人忍不住的得意啊!

紧接着滁州飞机公司的x10b也是进行了试飞,而他们的试飞由于没有事先的安排,试飞员进行的都是中规中矩的常规飞行表演,和之前的x10a飞行表演比起来,差别很大。

其实陈敬云对航空技术也是外门,具体的判断也都是根据一些性能报告,而当这两款试验机的性能报告都近似的时候,那么陈敬云自然就更倾向于有些较好印象的x10a了。

眼看着陈敬云对x10a很感兴趣,空军的林飞扬中将也是不失时机的向陈敬云进一步解说这款试验机,毕竟对于空军而言,实际上这两款飞机都是差不多了,装备哪一个都是区别不大,现在空军最大的问题就是,如何才能够从陈敬云手中要到足够的经费来大批量采购喷气式战斗机。

“这款飞机采用单座双发,平直下单翼,两台发动机分别搭载在机翼下,每一台fl-39型发动机能够产生九百公斤的推力,空重为四千一百千克,最大起飞重量为六千九百千克。最大平飞速度目前是八百五十公里每小时,俯冲极速更高,甚至能够达到每小时一千公里以上,因此三部认为,最大速度上这款试验机还没有发挥出最大的潜力,还有着进一步提升的可能性,不过在前期的极速飞行试验中,俯冲的情况下,临近一千公里每小时的极速时,会出现操控失控的危险,并导致飞机加速俯冲而无法改出,最后解体。这主要是受到机体强度以及机体流线设计的限制,目前空军三部已经对这一情况进行技术上的深入探索研究,正在试验后掠机翼以及三角后掠尾翼的效果!”林飞扬作为空军喷气式飞机的领导人,对于空军主导研发的这些飞机性能自然是清楚的。

一边的陈敬云听到这款x10a的平飞速度竟然达到了八百五十公里每小时,也是不由的惊叹,这航空技术发展的速度也实在太快了,这风冷发动机在国内还处于巅峰状态的时候,液冷发动机就已经成熟并大规模使用了,但是这液冷发动机才刚大规模服役呢,现在喷气式发动机又是冒了出来,而且这种进步不单单是中国如此,而是世界整体上的进步,中国一个不小心就会被甩在各国的后头。

喷气式发动机可不是只有中国一家在发展,德国、英国都有类似的计划和产品,而且从基础工业上来说,中德美英四国之间的技术储备相差并不大,主要是一些设计细节的局限性,简单说就是工业技术已经达到了突破的条件,但是需要一个突破口,而德国和中国合作找到了突破口,但是美国和英国依旧在摸索着突破口,然而只要他们反应过来凭借他们的工业技术储备,迅速发展喷气式发动机也不会有太大的难度,顶多就是经验少一些,性能略差一些而已,但不会有本质上的性能代差出现。

第〇七五九章xb10项目

喷气式飞机的关键在于涡喷发动机技术,而这涡喷发动机上,英国那边要略差一些,他们至今也没能解决轴流涡喷发动机的关键技术,导致喷气式发动机的研发进步远远落后于中国和德国,而德国那边则是非常快,他们的喷气式发动机技术实际上适合中国一起研发的,就和液冷发动机一样属于共同研发的项目,这也就导致了福乐航空公司的fl39型发动机和德国容克公司的尤莫109-004型发动机有着共同的技术源头,两者也是大同小异。

在三十年代期间,中国为了发展航空发动机业,可是拿出了不少先进货色和德国进行军事合作,德国的海军重建过程中,新式飞机的机体设计中都有着中国技术的影子存在。而类似的军事技术合作广泛存在于各行各业,甚至也不是只和德国一家合作,和意大利、法国、英国、德国、美国方面都有着广泛的技术合作。这年头各国虽然都有着技术保密的念头了,但是贸易自由的观念还是非常深入人心的,二战前可没有什么国家对中国进行技术封锁,全球范围内开始施行技术封锁的时候是在二战爆发以后。

和中国共同研发的喷气式发动机在德国的发展也很快,他们的双发喷气式飞机的1065方案已经开始实施,目前正在进行初始研发和原型机的制造中,比中国的喷气式军用飞机的实用化大概晚了两到三年。中国的喷气式飞机进度之所以会快一些,不是因为中国的技术比德国厉害,而是中国空军投入了更多的资源。

简单说就是比德国人更重视喷气式飞机的发展,而重视就代表着更多的资源投入,更快的研发速度,更快的服役速度。

世界航空技术一天一个变化的今天,中国空军为了保持技术领先优势可是花费了巨大代价的,当年从风冷发动机时代跨越到了液冷发动机时,空军就发现自己的液冷发动机水平有限,虽然在机体设计上占据了一定的液冷发动机并不能给中国空军带来决定性的优势,为了进一步扩大和稳固领先地位,这才使得了空军在喷气式发动机领域上投入了重大的资源,试图依靠喷气式发动机重新建立一个时代的领先优势,而且希望这种领先优势至少保持五年甚至更长。

陈敬云听到说空军那边说也已经进行后掠翼的试验时,也就把心放了下来,原本他还打算提醒提醒空军的人,让他们用后掠翼设计呢,没想到他们不用提醒自己就准备搞了。这一点让陈敬云对空军很是满意。

在海陆空三军的发展中,尤其是军事装备的发展中陈敬云经常提出自己的一些理念和要求,然后让军方的人去详细搞,不过很多时候不用陈敬云去说,军方的人首先就是发现了问题并提出了解决方法,实际上中国第一艘航空母舰,泰山号改装航空母舰就不是陈敬云的意思,而是海军那群人看到了飞机的潜力后弄出来的,陈敬云只是在后期的正式航空母舰建造上提出了自己的一些思路。

空军这边也差不多,液冷发动机、喷气式发动机这些项目的研发实际上一开始并不是陈敬云的提醒,都是空军搞起来后报告到陈敬云那边去了,陈敬云才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