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0节
的模式,海军第八期发展计划修订案中,才取消了重型巡洋舰的建造,并把主要的力量都集中在旧式战列舰的改装以及两万五千吨左右的轻型战列舰建造上。
届时27000吨的少昊号、三艘25000吨的伏羲级轻型战列舰将会成为中国海军内的主力辅助舰,并用于伴随航空母舰编队进行作战。
加上原有的两艘世广级重型巡洋舰,四艘三十年代早期和中期建造服役的万吨条约重型巡洋舰,那么中国的一万吨到两万吨级别的辅助舰力量就会提高很多,足以为整个舰队提供有力的护航。
而万吨以下的巡洋舰设计上,海军方面则是设计出了两种船型,一种是舰队巡洋舰,也就是伴随航空母舰进行活动,主要侧重点为防空的轻型巡洋舰,设计吨位为七千吨,主炮口径也不是六寸舰炮,而是采用四座三联装共计十二门的五寸高平两用炮,而次口径防空炮火力非常强大,共计有三十门的四十毫米防空炮,十六门的二十毫米防空炮,航速上因为是伴随航空母舰进行机动,所以也没要求太快,有个三十四节就可以了。
这款轻型巡洋舰和日美的同吨位以及更大一些的万吨轻型巡洋舰相比,炮战火力自然是要差一些,不过这一级舰的主要任务也不是炮战,而是防空,要不然也不会放弃六寸主炮采用五寸主炮了,里头最直接的原因就是六寸主炮的射速不如五寸舰炮那么快,防空效能太差。
除了这种防空型的舰队轻型巡洋舰外,还有一种雷击型巡洋舰,也就是以四千五百吨到五千吨为标准,装备五寸主炮,但是搭载强有力的鱼雷发射管,航速高达三十六节以上,是用来带领驱逐舰进行雷击作战的船型。
这一系列的造舰计划是根据整个中国海军的战略而制定的,不是说什么性能好就造什么,而是说中国海军需要什么才去造什么。
而且还有非常重要的一点,那就是中国海军的造舰过程中,并没有和日本一样严苛要求单舰性能,为了些许的性能甚至不惜投入重资,中国海军方面则是精打细算的多,有时候因为成本上的因素甚至是主动放弃了性能,伏羲级轻型战列舰的缩小化就是这种思维下的产物,如果是放到了日本海军那边,估计就不是缩小,而是会提高到三万多吨了。中国海军的第八期发展计划修订案开始紧张实施后,三个月后也就是1938年的7月,中国空军也是通过了1938年整编方案,提出了新增五个空军联队的计划,新增加的编制加上老旧飞机的替换,使得了空军这几年内就急需大量的新式飞机服役。
当中国的海陆空三军大规模扩编的时候,1938年的下半年,德国再一次向外扩张,并要求获得捷克斯洛伐克的苏台德地区,而在慕尼黑会议中,英法德意这四个欧洲主要的大国决定把捷克斯洛伐克的苏台德地区割让给德国,这一事件代表着是的英法两国的绥靖政策达到了顶峰。
但是这并没有让德国得到了满足,它的扩张步伐还在继续!
第〇七三五章盛大的战争开幕式
德国的扩张几乎不可能主动停下来,因为走上扩张步伐的德国根本停不下来,一旦停下他自己就得先完蛋了。
于是乎1938年年底德国占领了苏台德地区后,1939年再一次向捷克斯洛伐克提出了领土要求,然后在1939年的3月份悍然进兵捷克斯洛伐克,并且顺利的粉碎了捷克人的抵抗并占领了捷克领土。
这个时候,希特勒的野心几乎已经是暴露在了全世界人的面前,不过他毫不在乎,刚一结束捷克攻略,德军立马就是开始秘密准备进攻波兰,这种情况下,英法两国就算再傻也是知道德国人不是那么容易满足的了,德国的威胁一天比一天大,英法两国也是被迫进行了大规模的军备扩张。
而这个时候,哪怕是远在东方的中国里也有诸多人知道,欧洲那边是又要打仗了,和英法两国忧心忡忡不同,中国人却是显得极为兴奋,大批的中国商人前往欧洲寻找商机,欧洲无数的订单开始向中国涌来,让中国呈现了第一次世界大战时的那种战时经济盛况。
1938年开始,当欧洲笼罩在战争的阴云之下时,中美两国的工业却是滂湃发展着,尤其是美国那边,挤压了多年的产能开始得到解放,并且这些订单让美国真正的走出经济低迷,要说欧洲局势紧张后最开始的是谁,那肯定是罗斯福了。
中国也在这场订单盛宴中获利众多,大量的工业产品,包括医药产品中的抗生素,军用食用罐头,甚至是布匹和各种重要的战略原材料大量的涌入欧洲地区。
而由于欧洲局势紧张的原因,世界各地的各种原材料价格急剧上涨,比如中国向德国大量出口的钨矿、锑矿等稀有矿产价格翻了几乎一倍还多,而且价格哪怕再高,德国人也是持续发来订单,英法德,意大利这些国家的备战行为让其他地区的国家获益众多,不但中美这两国工业大国获得了众多的经济立即,就连苏俄也是为此获益甚多,从德国那里捞取了大量的财富。就连亚洲的俄罗斯共和国,日本和朝鲜都是通过对欧洲的出口获益不少。
简单来说,欧洲四大国所进行的战备中,让世界上的其他国家都获益匪浅,有着这种因素的影响,也就不能怪陈敬云和罗斯福以及斯大林都暗地里支持欧洲局势变的越来越紧张了。
欧洲局势紧张之余,各国的外交家们也是进行着紧张的联络,试图找到更多的盟友,德国就是在1938年开始,多次的向中国发出了友好信息,希特勒甚至不止一次的邀请中国总统陈敬云前往德国访问,不过都是被中国委婉的拒绝了。
德国那边的心思是想要和中国结盟,让中国、德国、意大利形成一个三国轴心,甚至还想要把日本也拉进来,然后以四国对英法美苏四国形成强大的挑战,不过陈敬云想要的是获取利益,而且陈敬云也不怎么看好德国,和德国结盟后是坏处多过好处。如果这年头的美国死了心要和英法苏联合到一起,陈敬云也是不想要直接对上美国,那样对中国而言好处不多。
不过军事上的联盟不行,但是给予一定的外交支持和商业上的合作还是可行的,这几年中国可是给德国那边提供了众多的原材料,其中非常多都是极为重要的战略原材料,比如医药产品,比如重要的稀有金属。
而两国的军事技术合作也是非常密切,德国有中国所需要的液冷航空发动机技术,有中国所需要的大功率潜艇柴油机技术,当然更重要的是德国基础材料,尤其是各种合金上的技术也都是中国所需要的。而中国手中则是有德国极为需求的飞机技术,中国的飞机技术除了发动机不算最好外,其他方面的研究包括电子设备方面都是领先于世界其他国家,中国的f4战斗机可是连德国人都想要好的好货色,而中国向德国人提供了军用飞机的技术后,也是顺利研发出来了数种先进军用飞机。
还有海军上,德国自家的海军技术实际上还停留在一战末期水平,整体性能上是远不如各国海军,而中国在海军上虽然不敢说赶英超美,但是比德国还是强多了,德国新建的卑斯麦级战列舰上,就有着中国工程师的影子在里头,里头的一些重要的船体设计是出自中国海军舰政司之手。
而主炮上更是上海海军兵工厂所提供的技术,德国人自家的舰炮水平比一战末期也高不到那里去。
这种互动式的军事技术合作从三十年代初期就开始了,两国之间都是获得了所需要的好处,德国那边自然不用说,和中国的军事技术合作让德国的扩军进行的极为顺利,尤其是坦克上,他们的坦克技术水平在1936年的时候也不过是一战末期水平,但是在短短的两年内就研发出来了新一代坦克,也就是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