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6节
,必须装备一款75毫米的坦克炮。
简单说,这就是要求拥有t6式坦克速度的同时,也需要拥有t7式坦克的防护和火力,而这是一极端矛盾的设计,更让人绝望的是,装备部要求这款坦克的造价不得超过现有t6坦克的百分之一百二十。
综合了以上要求后,加上这些年芜湖坦克厂那边对t6和t7式坦克都进行了多次的改进,技术水平较十年前已经有了极大的提高,于是很快就是拿出了相应的设计产品,而为了解决动力问题,还特地从美国进口了新式汽油发动机的技术。这年头,美国人因为汽车的发展,这汽油发动机的技术可以说要先进的多。
综合多方面的设计后,t9式坦克很快定型,新设计大量采用了原有t6坦克的零部件,整车全重二十七吨,最高速度可以达到三十四公里每小时,其装甲防护虽然只有三十毫米,但是仿效了战舰的倾斜装甲设计,前部采取了三十度倾斜的设计,成功取得了不逊于t7重型坦克的防护能力。而火力则是芜湖重型武器公司专门新开发的新式75毫米坦克炮,身管倍径虽然和t7坦克上的75毫米坦克炮都是三十五倍,但是重量和炮塔体积却是要缩小不少,要不然单单以二十七吨的车体也是装备不下。
这款坦克兼顾了t6中型坦克和t7重型坦克的优点,而更关键的是这款坦克由于采用了大量成熟技术,所以造价比较低,陆军方面完全可以大量装备。
这款t9式坦克在1928年定型并少量服役,1930年的时候陆军开始大批量采购,而且订单数量一下就是高达上百辆,加上对t8轻型坦克一百多辆的订单,也就让中国的装甲部队在1930年的采购订单高达三百辆,仅仅是这个数量就是日本陆军的全部坦克数量加起来也不比上的。
拼装甲力量拼不过,但是日本也不傻,很快就是把重点转到了步兵反坦克上面来,开始在步兵部队配属大量的反坦克火力。由于面临着中国庞大的装甲力量的威胁,而自身的装甲力量又不强,所以日本一直强调并重视步兵反坦克力量的发展,到了如今日本的步兵反坦克力量也算得上是世界一流水平了,这些年发展并装备的步兵反坦克炮性能都不错。
卧薪尝胆多年的日本陆军早就是想要报仇了,所以当下层军官擅自和中国部队爆发武装冲突后,上面的师团长等将领非但没有限制,而是继续加派部队前往接应。而如此一来中国自然不能坐视不管。
当空军的侦察机发现了日本大批陆军进入军事缓冲区后,这一消息上报到了陈敬云那边,陈敬云没有过多的考虑,他虽然没有打算说这几年内对外发动战争,但是不代表着他没有决心和日本人再打一场,所以当即就是命令鸭绿江边境的部队立即入朝,其他先不说,先度过鸭绿江再说。到时候不管是真正打起来还是谈判,都不会让自己陷于危险之境。
中国的强硬应对,日本陆军下层军官的刻意挑动,就使得了双方在爆发第一场武装冲突后的第三天又是爆发了大规模交战,而这一次,已经不是打着朝鲜人的名义了,中日两国的军旗已经是毫无保留的竖立在双方的阵地之上。
当双方的前线部队开始用子弹和炮弹厮杀着的时候,1930年11月28号,中国国社党的官方喉舌,《国民报》发表评论文章,文章中称日本已经是单方面的撕毁了中日伦敦条约,并且进入了朝鲜军事缓冲区,此时此刻面对日本的狼子野心东北危险,中国危险!
1930年11月30号,陈敬云正式下达一级动员令,东北、河北、山东、长江三角、福建广东等沿海地区的部队全部进入战备状态。而为了防止苏俄和1923年一样再一次偷袭,鄂木斯克地区、哈萨克地区的部队也是进入了战备状态。
1930年12月1号,日本依旧不肯退出朝鲜军事缓冲区,面对着国内高涨的反日浪潮,陈敬云毫不犹豫的签署了对日作战令。当夜12点凌晨时分,中国外交部向日本驻华大使递交宣战书!
而在正式宣战之前,安州前线,最早入朝的中国陆军第四十七师已经和日军第五师团展开了激烈的交战,隆隆炮声中,带着少将军衔的唐强用着望远镜看着远方的阵阵爆炸烟尘,一边看一边估算着这一次炮击的效果。
“师座,看,日本人的炮击减弱了,压制炮击取得了效果!”身边的一个上校同样是用着望远镜朝着远方望去,一边看还一边说着。
唐强这会放下望远镜,带着众人下了山头往回走:“空军那边的支援什么时候才能到?”
“他们早上刚来了一波,根据空军的联络员陈少校的意思是,下一波的支援估计要到下午三点以后才能到达了!”旁边的上校师参谋长解释着。
唐强听罢点头:“这一次渡江作战绝不容有失,我师身为全军尖刀,必须要为后续部队开出一条道路来,最迟明天一定要拿下安州!”
说罢后的看着南方冒着滚滚浓烟的安州,脸上露出一丝狠色:七年前的朝鲜作战让自己升了到了少将,这一次自己的47师刚好部署在丹东,朝鲜一出事自己这支部队就跨过了鸭绿江成为了全军第一支进入朝鲜的部队,唐强明白这种机会是千载难遇的,自己这辈子能不能继续升到中将甚至上将,也许就要看这一次的作战了。
第〇六三三章雪地烟火(上)
朝鲜安州位于清川江边上,如果说这个小城市只是一座普通江边城市的话那么它就不会在两次中日战争中成为中日双方军队争夺的焦点,它之所以成为中日军队争夺的重点地区,因为它和鸭绿江边上的新义州一样,不但位于大江边上,同时还是朝鲜铁路的站点之一。
在这个年代里,铁路运输对于双方大军的兵力调动以及进军路线依旧有着重大的影响力,不管是1923年的中日战争还是现在的第二次中日战争,中日双方的战略都是围绕着朝鲜铁路而进行的,其他地方比如朝鲜东北部地区虽然也有双方兵力的交战,但是却不多。
而安州不但是朝鲜铁路的站点之一,同时也因为位于清川江边上,清川江的存在让这条河流成为了天然的防御屏障。除了这两个因素外,和它的刚好位于丹东和平壤之间也有着极大的关系。
根据1923年中日签署的中日伦敦条约,中国以交还朝鲜为代价换回了tái • wān,同时为了避免日军兵锋直抵鸭绿江,同时当年的日本陆军实力遭遇重创,也不愿意短时间内面对中国的庞大陆军,所以双方才在朝鲜北部制定了军事缓冲区,军事缓冲区以鸭绿江为起点,然后一直延伸到平壤以北的地区,直线距离从一百五十公里到一百八十公里不等。
而军事缓冲区的存在就使得了今年11月底双方爆发冲突后相继派兵进入军事缓冲区的时候,由于大家的进军速度都是差不多,所以这位于中间的安州就成为了双方的兵力交汇点,只不过中国的第四十七师来迟了一步,没能顺利夺取清川江大桥。
之所以安州那么重要,并不是说这个小城市本身有多么重要,这个朝鲜的城市充其量也就是和中国的一个县城的规模相当,之所以说它重要那是因为清川江大桥,而清川江大桥作为清川江上唯一的一座铁路大桥,一旦被炸毁后也就代表着铁路线被切断。上一次中日战争里日军就炸毁过,以至于当年中国陆军为了突破清川江的防线,不得不绕行芥川渡江后切入日军腹地。此种战术虽然也好,但是如果说能够夺取清川江大桥,能够攻占安州的话又何乐而不为呢。
中国第四十七师和日本第五师团在这里短兵相接,加上不管是日军还是中方部队都是想要着击败对手然后为后方的大军取得深入敌军腹地的通道,所以尽管双方打的炮火连天,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