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S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爱国军阀 > 第561节

第561节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如此多的人才,可以预期,在德国技术人员的鼓噪下,中国只会引进更多的机器设备、生产技术,如此强大的经济需求,对脆弱的德国经济无疑是一剂强心剂。

虽然如此,威廉·本茨还是一个劲抱怨,认为中国模仿能力太强了,如果说过去过去日本人是模仿天才,那么中国人表现的模仿能力,并不比日本人差,很多东西在中国,都可能发生一定变味,中国人常常会按照自己的理解,对其进行简要调整,最后形成一种既不同于德国的,又不同于中国的东西。

中国人民太勤劳了,虽然规定每天工作11个小时,但是很多任务厂里面,特别是一班倒的,常常工作时间达到15个小时。

比如,这几年中国在德国人支持下,改进的自行车、摩托车、卡车、收音机,很多都有自己特色,虽然质量方面比德国的差距很大,但在巨大的民族情结推动下,这些产品往往成为中国人的最爱。

这让威廉·本茨有点抱怨,认为若是不支持中国改造摩托车、卡车这些东西,改造钢铁冶炼技术,矿产探测技术,如此也许中国还在购买更多的德国精美产品。

认为国民政府若不在西南大量仿制德国钢盔、毛瑟步枪、shǒu • qiāng、冲锋枪、速射炮、山炮、野炮,德国每年可向中国出口更多的军火。

看到威廉·本茨抱怨,杨兴仔细思考后,告诉他双赢的道理,若是中国人还是过去那样穷,怎么能卖得起精美的德国货,现在中国西南地区,广东地区经济正在高速发展,每年花费上亿元购买德国精美东如每年购买了十余辆火车机车,购买上百辆挖土机,购买上千辆机床,……。

第四百三十五章魂牵梦萦的汉冶萍

你看,过去你们四川省从德国年进口额约为400万大洋左右,现在已经达到3450万大洋了啊,北伐之前,我们每年从贵国进口物质价值在7千2百万大洋啊。如今,我们国民政府又控制了南方各省,按照这种发展趋势,将来进口额将会很轻松突破1亿5千万大洋了啊。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