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S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爱国军阀 > 第560节

第560节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孙文的缅怀晚会。

除了通过诗歌朗诵、歌舞、历史情结还原等活动,缅怀了孙文先生革命的一生,号召所有的革命同志继承孙文先生遗志,逐步实现三民主义,将中国建设成为和谐的新中国。

根据杨兴的提议,为了纪念孙文对中国民族革命的巨大贡献,果名档将不再设置总理职务,中国果名档将尊称孙文为“永远的总理”

对活动全程,中国国民广播电台进行全程播报,国民革命军总司令杨兴紧急从四川工厂里面调拨5000台收音机,发放到各部队,发放到地方各县,如此也开创了世界广播史上第一次现场直播。

孙文先生逝世后,在北京签名吊唁者竟达74万多人,参加送殡者30余万人。

1925年4月2日起,孙文灵柩停放于北京西山碧云寺内石塔中。以待北伐成功后,永久迁葬于南京紫金山(但未将紫金山改为香山陵)。

随着北伐的胜利,中国国民革命军已经完全控制15个省,早已三分天下有其二,天下一统之势已经形成,再加上原本趋向革命,后被吴佩孚收编,再发动北京zhèng • biàn的原中国革命军第2军军长胡景翼宣布易帜,所部被整编为国民革命军第13军的影响。

一些有革命思想的人士,如山西军阀阎锡山、为奉系所迫,退往张恒的中国革命军总司令、第1军军长冯玉祥,第3军军长孙岳纷纷趁着孙中山新丧,借着吊唁孙文为名,大家纷纷派出使者赶到北京,以与南方国民党代表团进行谈判。

考虑再三后,杨兴决定以代表团副团长熊克武为首席谈判代表,与冯阎孙等人进行谈判,商讨合同统一之事。

但是一谈到改编问题时,大家分歧就很大了,冯玉祥、阎锡山坚决反对在军队中派入政治工作者。

冯玉祥认为自己所部有十余万人(历史上其时冯玉祥部已扩大到十余万,胡景翼部扩大到20余万,孙岳部扩大到5万),建议按照实力说话,所部需改编为3个军,整个国民军需要改编为6个军近30万人。

杨兴听到后当即提出反驳,冯部在发动北京zhèng • biàn时,全军上下仅仅3万不到,现在一下整编为10余万,水分太大,认为最多给1个甲种军的编制,即其部包含3个师约为5万余人,其他改编为工程部队或者直接遣散。

另外,杨兴建议,各部一定按照国民革命军建军原则,由中国果名档派出党代表,政工干部进入,否则改编后各部,只是有了国民革命军的皮,实际上还是军阀的身子,还是个人武装,不是什么国家武装。

对杨兴提议,冯玉祥、阎锡山等人不以为然,认为按照国民革命军的建军模式,组建完成的国民革命军是杨兴一个人的专制工具,完全没有民主可言,坚决予以抵制。

而孙岳由于为前同盟会会员,本来有意接受改编,但是看到冯玉祥、阎锡山与国民政府没有谈拢,且奉军尽在咫尺,而不敢同意对其部进行整编。

听到熊克武谈起和谈的结果,杨兴当即面色非常难看,一面要求熊克武等人与冯玉祥、阎锡山、孙岳等人继续会谈,一面决定分个击破。

同情革命的这三支人马,以孙岳实力较弱,且新近被奉系李景林击败,现逃往河北河南一线,需得积极争取,必要时派出政工干部,军事人才,或者提供军事援助。

既然如此,如今之计就是瓦解,防止这北方三雄结盟,以保证二次北伐顺利进行。

经过数次协商,考虑到国民革命军还未真正进入北方,北方军阀还未真正感觉到风险,在这种情况下,整编最不着急的是国民政府,而最急的是北方军阀,因此,与北方军阀谈判可以进行,但是也没有必要表现得太强烈,最重要的瓦解冯阎孙结盟,向国民革命军施压的可能性。

杨兴当即决定,由熊克武统筹与三部协商,商讨改编事宜,决定先易后难,拉孙抚阎压冯,即根据三部力量大小,对孙部进行拉拢,必要时可以扶持其为直役督军,对阎锡山尽量安抚,必要时可以做出让步,如允诺晋军兵出绥远,热河,但对冯玉祥,则是寸步不让,必要时以爱国名义,国家大义进行打压。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