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6节
高翼不揭托盘上的红布,扬眉问:“什么?”
金道麟带着酒意,粗声大喊:“汉军已破倭国国度,此乃倭国传国神奇:宝剑、宝镜、宝玉。”
高翼恍然,他伸手揭开红布,笑着向众人展示:“瞧,这就是当初曹操、曹丕父子赏赐给倭国的物件。”
曹操、曹丕,名人啊。晋朝开国皇帝的父亲司马懿,当年也不过是曹操的一个秘书而已。众人一听到曹孟德大名,全怀着朝圣的心情瞻仰曹公当年的赐物,不敢伸手,唯恐亵渎。
当年,北九州地区——也就是现在石间国地区的邪马台国女王卑弥呼,曾向当时的中国王朝——魏国的首都洛阳派遣使臣,并向魏帝贡献奴隶和斑布(带有斑纹的麻布)。魏国皇帝曹丕赐与女王“亲魏倭王”的称号和金印、宝剑、铜镜、宝玉等物。
此后,倭国把去中央向倭皇朝觐叫做“上洛”,也就是“上洛阳”。而曹丕钦赐的青铜镜和青铜剑,就成了权力的象征。
两种不起眼的小物事一出口到了日本可就身价百倍,成为贵族权利的代表,手中有了铁剑和铜镜的贵族们便可以得意洋洋的自称:“俺得到汉皇的册封咧!不信?你看,这铁剑和铜镜就是汉皇赐俺的信物!”
没有铁剑和铜镜的贵族眼红得要喷出火来,于是也学样,弄套铁剑和铜镜来装装幌子,久而久之,铁剑和铜镜便成为了权利的象征。随后,右手执剑、左手持镜、胸前垂玺〔曲玉〕的王者形象便流行了开来。直到大和王朝统一日本,仍沿习了以剑、镜、玺为王者代表的习俗,直到今日。
后世曾在邪马台国发掘出许多青铜镜碎片,发现这些铜镜残片是人为切割的。以此推测,由于倭国领导太多,汉镜不够分,故而邪马台国将这些象征权威的铜镜有意识地切割,赠赐给地方统治者的。它表明,拥有汉铜镜残片部分的地方统治者,是王朝任命的官吏。
倭皇拥有的曹丕赐镜,在倭国有个响亮的名字,叫“八咫镜”,而那几柄青铜剑也赫赫有名,也就是后来在中国小说家嘴里具备毁天灭地大能的“天纵云剑”、“草薙剑”、“羽斩剑”、“高仓剑”等等。曹丕的赐玉则称为“八坂琼曲玉”。而那个倭国传国宝玺,就是曹丕赐下的,其上刻有“亲魏倭王”字样的金印。
在后代,这些东西都是倭国的传国遗宝,镜和剑更称为“神器”。不过,真正的草薙剑、八咫镜和八坂琼曲玉真品,以及制造于各个时代的诸多赝品,早已由于战争、天灾、迁涉、盗窃而丢得不知去向。后世流传下来,并一直在天皇继位仪式上郑重使用的,不过是依照仿制品而仿制的仿制品的仿制品罢了。
没想到现在这些真品却成了高翼的品,或许,以后还会成为高翼孩子的玩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