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S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战国风云人物之名将篇 > 吴起篇(2)

吴起篇(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正如,霍去病立下的誓言:匈奴未灭,何以为家。

吴起从小立下大志(封君拜将),却被命运折磨(成为罪犯),最终流亡鲁国。用两个词语来形容吴起的遭遇:时运不济,命途多舛。

那么,鲁国对于吴起来说,是个未知的诸侯国。等待他的又会是什么?

吴起去了鲁国,这个选择,这是他人生之中第一个选择。此时的吴起,对自己的前途,一片渺茫。他来到鲁国,是从零开始。

在讲《君王篇》的时候,涉及一个问题,如何改变自己的命运?

我说了四种情况:

好的家境。

好的老师。

好的老婆。

靠自己的双手。

现在的吴起,什么都没有。靠自己的双手,也打拼不出事业。此时的他,也不能太高调。毕竟,在卫国有案底,不能嘚瑟。虽然,史料没有记载,吴起是什么时候去的鲁国。按照吴起伐齐,成名之战时是二十八岁。

此时的吴起,年岁应该在二十多岁。

面对人生的抉择,吴起又做了一个决定:找个好老师。

鲁国是礼仪之邦,文化中心。到处都是,优秀的老师。吴起挑来挑去,选择拜在一个大儒的门下。这个人就是当世大儒,被称为曾子。

这里有个问题,吴起的老师是谁?

有两种观点:

1、曾参。

2、曾申。

曾申是曾参之子,都是大儒。曾参是孔子的弟子,也被称为儒家五圣之宗圣。儒家五圣是指孔子、子思、颜回、曾申、孟子。

按照史料留下的痕迹,曾申出生于公元前505年—公元前前435年。曾参死的时候,吴起(公元前440年出生)才几岁。所以,吴起的老师应该是曾申。

曾申的父亲曾参、祖父曾点,都是儒学大家,师从孔子。这个生在书香门第的人,也是当世大儒,并写了一部书《孝经》,在鲁国很有名望。也可以说曾家是世代出自儒家,学问渊博。

吴起拜在曾申门下,有两个好处:

1、老师很出名。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