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74
正是针对这种情况,孔子才语重心长地教诲我们,要我们多批评自己,少责怪别人,这样来减少怨恨,造成一个宽松的生活与工作环境。
说到底,‘潮自厚而薄责于人”从主观方面来说反映一个人的思想修养,从客观方面来说也是一个正确处理人际关系的问题。因此,值得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
凡事多问几个为什么
【原文】
子曰:“不曰‘如之何①,如之何’者,吾末如之何也已矣!”
【注释】
①如之何:怎么办。连言“如之何”,是反复考虑怎么办的意思。
【译文】
孔子说:“不说‘怎么办,怎么办’的人,我也不知拿他怎么办了啊!”
【读解】
凡事多动脑筋,多问几个为什么,遇事多想一想该怎么办才好,而不应该稀里糊涂,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
科学家说,提出问题是解决问题的一半。问题都提不出来,解决什么呢?
所以孔子感叹说:“不说‘怎么办,怎么办”的人,我真不知拿他怎么办了啊!”这就是要求我们主动提出问题,动脑筋想办法。用他在《为政》篇里的说法,就是“学而不思则罔”。学习这样,科研这样,我们平时处理日常事务也是这样。
总之,凡事不多问几个为什么的人,就连圣人也拿他没救,我们又有什么办法呢?
------------------
不要卖弄小聪明
【原文】
子曰:“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好行小慧,难矣哉!”
【译文】
孔子说:“大家整天聚在一起,谈话丝毫不涉及道义,却喜欢卖弄小聪明,这种人真是难办啊!”
【读解】
我们今天的人尤其容易犯这种毛病。茶楼酒馆、卡拉OK厅等娱乐消闲场所一坐就是半天,大家说些天气,说些股票,说些海湾战争、中东问题,这还算好的。更糟糕的是说些东家长,西家短,某某领导和某某领导之间有些什么瓜葛,某某男同事与某某女同事之间又有些什么说不清道不明的暧昧关系,如此等等,不一而足。没有一句话是上得台盘,见得世面的。这就是孔子所说的“群居终日,言不及义”现象,有点近似于我们所说的“清谈”之风。明末清初,顾亭林就曾经批评当时南方的读书人是‘群居终日,言不及义”,而北方的读书人是“饱食终日,无所用心。”
言不及义也罢,无所用心也罢,都还只是无聊而已。可偏偏就是这些人还喜欢卖弄小聪明,大家凑在一起就专门研究张三,研究李四,耍些小心眼,出些鬼点子整人,今天攻击张三,明天攻击李四。在这些小聪明方面,这些人真正是天才,添油加醋,捕风捉影,甚至造谣中伤,无中生有,整起人来一套一套的。
所以,我们切不可轻视了这种小聪明的危害。
------------------
“名”的情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