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我大明朱柏,拥兵百万!
不得不说,朱柏的这番话,的确是相当具有建设性的。
而且眼光绝对是跨时代的!
尤其是他例举的例子,实在是太贴近生活了!
朱元璋以前就是泥腿子的出身,所以当他听到老十二举的这个例子后,感受更是直观。
的确。
当农民的,一天到晚都耗在田里,打理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哪儿还还有什么闲工夫去读书啊!
而所谓的洪涝、旱灾,那更是感同身受。
如果当真如老十二所说的那样,能够利用科举考试的制度,种地、水利也能选拔出状元郎的话。
那天下的百姓,都跟着他学种地、灌溉,百姓们哪儿还会有吃不饱的时候呢?
但很快,他的表情就变得严肃了起来。
之前,他是觉得老十二的本事,超乎了自己的预料,令他心中震惊。
但是现在看来,他仍然是低估了老十二的才华。
倘若当真如他所说的那般,恐怕到时候声望太盛,会威胁到标儿的太子地位啊!
毕竟,朱标才是他钦定的皇位接班人。
一念及此,朱元璋的脸上阴晴不定,表情更是冰冷如水。
正在这时候,他忽然听到院中又传来了话。
“听十二皇子一席话,杨宪方知道天下之大,宪好似井底之蛙,惭愧,惭愧!”
杨宪!
听到杨宪这个名字之后,朱元璋的脸色,变得愈发难看起来。
杨宪可是朝中的肱骨重臣!
而老十二呢,他只是个普通的皇子而已!
自己的皇子,跟自己的大臣在私底下竟然走得这么近,他们是想要做什么?
他们,这究竟是想要做什么!
朱元璋满面怒容走进了后院。
听见外面传来动静,大臣们下意识抬头看去,顿时一个个吓得浑身一激灵!
原来,来人竟然是当今圣上!
诸位大臣吓得赶紧滚身离座,慌乱跪在了地上。
短暂的停顿过后,他们终于是齐齐高喊了起来——“参见陛下!天辅有德!海宇咸宁!圣躬万福!”
这是朱元璋亲自定下的规矩。
他对许多流传下来的朝廷仪式都相当看不惯,所以第一件改革的事情,就是取消了朝会的时候“三呼万岁”。
就是上朝的时候,文武百官们一起喊的“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那个。
按照朱元璋的说法,那玩意儿虚头巴脑的,没句实话,听起来又傻又可笑,倒不如换个更加实在的词。
所以,就改成了现如今的模样。
但实际效果,却是参差不齐。
原先“万岁”只有两个字,喊起来相对容易。
现在改成了十二个字,就多少显得有些乱,不够有气势。
所以,此时杨宪、宋濂、方孝孺他们三声高喊的颂词,朱元璋是压根就没听进去。
事实上,他现在可谓是怒气冲天!
这些个大臣们,此时但凡再多错一步,就得当场脑袋搬家了。
朱元璋径直走到了朱柏的面前。
他的眼中冒着凶光,一股难以言喻的威压,笼罩在每一个人的头顶,令他们浑身发抖,两股战战。
尤其刚才说得最欢的杨宪,此时更是大汗淋漓,肝胆俱颤。
他一直跟随朱元璋左右,深得其信赖、依仗,自然最是清楚惹怒了陛下是一件多么恐怖的事情。
某种意义上来说,能被当场赐死,已经算得上是最轻的惩罚了。
朱元璋缓步走到了十二皇子的面前。
在场的所有人,都不由在心中悄悄替他捏了把汗。
他用冰冷的目光盯着朱柏,寒声道:“你想干嘛?”
“儿臣……”
然而,朱元璋并没有给他任何解释的机会,大声咆哮道:“咱问你!你到底是想干嘛!”
天子一怒,伏尸百万!血流漂杵!
在场所有人吓得赶紧跪地磕头!
尤其是杨宪、宋濂、方孝孺等人,更是被吓得肝胆俱裂,连大气都不敢出一口!
很显然,十二皇子不知道是什么地方,触怒了龙颜。
接下来,恐怕将会有大麻烦了!
众人不敢言语,生怕一个不慎,击会被连累,被牵连!
尤其……他们此时的身份,可谓是相当尴尬的。
作为臣子,私底下与皇子接触,已经算是重罪了!
倘若当真要追究的话,那他们还全都是浙东党的主要成员呢!
倘若真要清算起来,那这一笔账又得全算到他们头上。
如此,两罪相加。
其结果,即便不满门抄斩,大概率也是要被流放烟瘴西南的。
正是因为想到了其中的关键所在,是以这些大臣们此时,全都都努力趴在地上,一边瑟瑟发抖,一边暗中祈求。
“父皇,这件事情很复杂的,其实不是父皇所想的那样。”
眼见误会越来越深,朱柏忍不住开口,想要解释一二。
“好啊!既然如此,那也别说咱不给机会。来!说说看,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朱元璋的怒意更盛了,死死盯着朱柏的双眼。
“说啊!咱让你说你就说!哑巴了?!”
“其实,儿臣只是……是……”
对于朱元璋的暴怒,其实朱柏是能够理解的。
理解归理解,可当真要解释起来,却又千头万绪,没法说清楚了。
朱柏眉头皱起。
今天这桩事其实究其原因,当真是复杂得紧!
一时半会儿之间,他还当真没个头绪,不知该从何说起。
况且,以看眼下这情况,朱元璋似乎并没打算给他什么时间,去长篇大论。
所以,还是闭嘴算了,免得火上浇油。
可惜的是,朱柏的这番表现,落到朱元璋的眼中,却有了另外的解读。
朱元璋直接给理解成,老十二这是坐实了他的猜想。
原本心中升起的,对于老十二的那一分好感,此时早已是当然无存!
剩下的,只有无尽的失望和愤怒。
他要的是解释吗?
当然不。
事实上,朱元璋也并未打算给老十二解释的机会。
他所要的,是态度!
是老十二必须当中拿出一个认错的态度来!
跪下,说一句“儿臣知错了”,当真有那么难吗?
有吗!
不愿认错。
说明老十二连自己错在哪儿了,都还不知道。
这让朱元璋如何不生气,如何不失望?
朱元璋的耐心是有限的。
见老十二依然站在原地,不为所动。
他算是彻底失望了。
于是,一声冷哼过后,便愤然拂袖,怒意森然地转身离开了。
朱元璋走得十分决绝。
根本就没打算给朱柏任何的机会!
看着朱元璋远去的背影,朱柏心知,这下误会大了。
朱元璋离开良久之后,众人这才稍微缓过劲儿,从地上默默爬了起来。
而后,杨宪等人,便好似逃瘟神一般,慌忙同朱柏告辞了。
走得那般匆忙,他们甚至连衣服上的浮土都来不及拍掉,更别说整理好仪容仪表了。
此时,每个人的心里,都不约而同升起了一个念头:湘王的这处府邸,往后恐怕都没机会再来了。
对此他们颇为惋惜。
但最是惋惜的,却并非此事,而是十二皇子本人。
有如此天纵之才,却因为触怒了龙颜,怕是往后的处境,会变得异常艰难了。
千言万语,最终都全部化作了心底一声深深的叹息。
……
“八百里加急!八百里加急!”
一卷黄尘滚滚,骏马已然飞驰而至应天府城下,但见人影一晃,手中多出一枚金灿灿的令牌。
来将背插三面红旗,大声喝道:“八百里加急!御赐金牌,阻者死,逆者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