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 功在千秋。
北魏时期,认真修缮阳渠的孝文帝“”
合着我们什么功劳也没有,杨广是凭空变出一条通济渠的是吧。
吃第三个馒头饱了,是直接吃的第三个馒头,前两个馒头不用吃了是吧
东汉末年。
“通济渠,前身是战国时的鸿沟,后被汴渠所代替”
曹操叹气一声,颇为可惜“汴渠由于战乱,早就堙塞了。是吾费人费物将之疏浚整理。可恨吾脸皮不够厚啊。”
这如果拿出去宣扬一番,说吾曹操功在千秋,不过分吧
“哦,还有杨广开的永济渠,用了吾开凿的白沟,怎么不提一提曹孟德之功”
明明是从古至今,有人开凿,有人修缮,有人扩建,一代一代接力的河道,怎么功劳全归杨广了
再,大业三年五月,杨广北巡,征调河北十余郡丁男凿太行山,开直道九十里。
大业三年七月,发丁男百余万筑长城。
若说开直道还是为了北巡突厥,事态紧急,然而修长城就完全是好大喜功了。
为何如此说修长城没错,但只用了二十天完工,就有错了。
当时的礼部尚书宇文弼私底下便与人言“长城之役,幸非急务。”也就是说,根本不用那么急迫赶功,倘若杨广能允许慢修,何至于筑长城之丁男死者十分之五、六。
宇文
弼此话被人密告杨广,杨广怒而诛弼,天下冤之。
孟子摸了一把自己的脸,发现面上早已满是泪水。
“何至于死如此多民啊”
孟子望着长城下累累人尸,心如刀绞。
长城修建是为了抵御外族,该建,但怎么能这么建呢。既然不是急需之事,怎就非要二十日完工呢
“好苦啊。”泪从眼眶流下,又自嘴角流入口中,孟子望着大业年间黎民,悲从中来“真的,好苦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