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章 流放
贾旭大吃一惊地说道:“廖叔这是何意?我这不是有四营兵马、两千军士?名册俱在,一人不少。朝廷不就该给我两千份军饷?廖叔你不是连我的钱都要克扣吧!”
廖莹中气得直想笑:“你这小子,算盘都打到我的头上来了。那军饷从枢密院批出来就直接没了两成,再经兵部、路转运使到我手,层层漂没,还能剩多少?你该不会指望我给你补齐吧?”
他看了看贾旭始终笑着盯着自己的脸,忽然大惊:“你还真的是惦记着叫我给你补啊!不行不行不行,绝无可能!”
“廖叔!我家大人就是枢密使,我还能不知道怎么回事儿?大宋带甲百万,枢密院发财的地方有的是,总也不差我这两千兵士的。枢密院、兵部,自有我家大人去安排,转运使那边,就靠你多多费心了。多了我也不要,保证我这两千兵额足粮足饷就好。”贾旭说道。
听得他这样说,廖莹中才勉强答道:“我也只是拿丞相大人的名头去压一压,却也不知效果几何。”
贾旭却说:“有赖廖叔尽力周旋便是。却也无需与他们周旋太久,我家大人即将推行打算法,这廖叔是知道的。但凡脑子没点大病的,到时候总也不至于敢来漂没我的军饷。”
“但愿如此吧!”廖莹中叹道。
“来说点高兴的事儿。”贾旭转到一个轻松的话题。“廖叔的世彩堂,最近可又出什么珍品了么?”
廖莹中虽为贾似道幕僚,于为官之道却并不如何热衷,最喜之事竟是藏书、刻书,乃是宋代七大刻书家之一。其刻书处称为“世彩堂”,凡所选之书,必由多人用数个版本相比较、核对、整理,而且材质、用料,肯下血本,“用墨皆杂泥金香麝为之,字一律皆虞欧体,纸宝墨光,醉心悦目”,不仅闻名于当世,更是被后世之人评为“藏经六、七百年而展卷如新手,若未触,真大壤间第一秘宝也”。
历朝历代,为博风尘女子一笑,不惜豪掷千金者不知凡几,而如廖莹中这般,斥巨资刻书者,恐怕是独此一份。
而提到刻书,廖莹中自然是兴许盎然,滔滔不绝。贾旭也说前段时日招募书办和塾师时,亦打着他的名号从民间重金求书。而这等贬官之地,政治失意之人,多舆情山水、或醉心学问,金银也许不好找,书却肯定不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