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千二百七十六章无遮大会
佛教需要供养,需要信众,需要皈依,这些都是大宋眼下所不容的事情,原本的佛门高僧在大宋大宋还能收到礼遇,而现在,几乎是人人不屑一顾。
原本有些人家甚至愿意把孩子舍去佛门做沙弥,但现在,便是再穷苦的人家都要把上门讨要饭食的和尚打出去,至于讨要孩子去佛门礼佛修行的,那一定是被人抓了见官去,说不得在路上就被人打了个半死。
一时间大宋的佛门冷落,香火稀疏,已经没人愿意往寺庙去了,至于那些许愿灵验的寺庙,却也是没人愿往,只是在大殿前的香炉里上根香,若是灵验便来还愿,若是不灵验必然破口大骂。
在百姓们看来给佛门上香就是给了钱的,佛门收了钱,佛门中的那些佛陀菩萨就该保佑自己,若是不然那还设立香案作甚?
但就是这样一个在大宋不受待见的宗教,在吐蕃却混的风生水起,娄守坚等一众“高僧”讲解佛法,佛理,宣扬普度众生,自然是符合角厮罗的理念。
角厮罗本就是依靠佛门,吐蕃密宗佛教和中原的佛一样,都是佛教,双方之间虽然也有不同的地方,但有一点可以肯定,汉传佛教就是现在吐蕃密宗的来源之一。
当年吐蕃王国赞普松赞干布娶唐朝文成公主和尼泊尔尺尊公主,传来汉传佛教及尼泊尔系佛教。
松赞干布在拉萨建立布达拉宫,为二妃立大昭寺和小昭寺,供奉佛像,文成公主带去的是觉阿释迦像即释迦牟尼十二岁等身像安置于大昭寺,以便于人民修福礼拜,又遣贵族子弟留学印度。
这个时期的吐蕃佛教就是汉传佛教和南亚传佛教,为后来具有吐蕃特色的密教打下了重要基础。
因吐蕃王朝的朗达玛王之灭法为界,吐蕃的宗教产生了分裂和新生,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宗派,这些宗派之间存在矛盾甚至是相违背的地方。
对于角厮罗这个依托佛教的吐蕃王来说是一件非常棘手的事情,角厮罗是个聪明人,他知道只有统一的思想才能让吐蕃更加团结。
他看到了赵祯的所作所为,在他看来赵祯不能让佛门成为他的助力,于是便排挤佛门,让大宋的佛门渐渐消失。
但在吐蕃却是另一幅光景,佛教的地位在吐蕃很高,角厮罗打算学习松赞干布,把吐蕃打造成一个政教统一的王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