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S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东晋:我的权臣父亲 > 200 会战鸿池(一)

200 会战鸿池(一)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桓熙并非有意向桓温隐瞒灌钢法,只是桓温麾下鱼龙混杂,难保不会泄密,因此,桓熙可以献出曲辕犁,但是对于灌钢法,桓熙敝帚自珍,将桓温也给蒙在了鼓里。

对于这一套战术,他们实在太熟悉了。

“这分明是桓温、王猛有意为之,就是为了给前军留下后撤的余地,引诱我等进攻,待我军靠近,敌军必然回身迎战!”

三万梁军中,有两万的重甲步兵,以及一万披甲的步弓手。

梁军结半月阵,以重甲步兵持盾在前,保护阵中的弓手。

否则下马步射,等对方骑兵发起冲锋,再想上马,调转方向,这一系列操作也会浪费许多时间,让对方拉近距离。

桓温对于梁军这支重甲步兵,可谓垂涎三尺。

这也是桓温为何要将梁军重步兵安排在最前排的原因。

桓温不无遗憾道:

“慕容恪,果真当世之名将。”

由于灌钢法的运用,梁军皆以灌钢打造制式装备,因此,在并没有对财政造成巨大负担的情况下,拥有了这么一支两万人的重甲步兵,就连步弓手,今日也临时换上了甲胄。

距离桓熙于永和七年年初,在狼山一战中,以骑兵步射的战法打了苻雄一个猝不及防,取得河套地区的控制权以来,已经有了三四年的时间。

他不明白,就桓熙的财政情况,怎么可能维持得了这样规模的重步兵,以传统的炒钢法、百炼法,光是打制这些重铠,都足以使关陇地区财政破产。

如果不是慕容恪阻止追击,燕军冒然掩杀上去,待梁军回身而战,这些伪装成尸体的梁军又突然暴起发难,猝不及防之下,只怕还真让敌军的阴谋得逞。

观察过敌军阵型后,桓温、慕容恪等人各回本阵。

慕容恪大喝道。

燕军的箭雨刚刚落下,正是齐射的空隙,王猛大声呼喊着让步弓手予以还击。

王猛远远望见燕军下马换取步弓,并不感到意外,他对此从容不迫。

桓温对王猛道:

“今日之胜负,皆仰仗于先生。”

燕军五万鲜卑骑兵,而楚军骑兵仅有二万,而且都是江南骑兵,无论战马的质量、还是骑卒的战斗力,都要明显弱于燕国。

从战场形势来看,梁军似乎已经陷入了完全的被动之中,被燕军的交叉火力给单方面的压制了。

鸿池陂之战的双方,无论是桓温、王猛,还是慕容恪、慕容垂,这四人,无一不是名声在外,堪称当世最顶尖的人物。

如今并非没有胜算,自当拼死奋战。

等桓温未来专制朝廷的时候,桓熙同样也将因此受益。

时维八月,秋高气爽,鸿池陂西侧,两军对垒。

为此,王猛还特意分出千余名敢战之士伪装成尸体,以取信敌将,同时兼作伏兵。

王猛正色道:

“梁国三万将士唯有死战不退,方能回报桓氏的恩德。”

燕军见梁军始终处于防御状态之下,根本无力还击,不由士气大振。

与此同时,慕容恪也清楚,这一战的重点,就在于击溃王猛的步兵方阵,只要王猛退了,必然会冲击到后方桓温与邓羌的阵型。

果不其然,当燕军齐射十六轮后,看似在燕军密集箭雨的打击之下,梁军无法继续坚持。

战时,两翼骑兵左射右,右射左,形成交叉火力,箭矢的射入角度更多,也能起到更为显著的压制效果。

不多时,燕军阵中率先擂响了战鼓,步兵方阵与两翼骑兵一同压上。

桓温相信,燕军但凡是另一个能力稍差的主帅,必然会中计。

慕容恪被前排的大盾阻挡视线,瞧不清楚梁军大阵内的具体情况,但身后的桓温却看得一清二楚。

雁行阵的优势,便是充分发挥射击兵种的威力。

桓温清楚,必定是因为前军与后军之间留下了太大的空隙,但这也是无奈之举。

而步弓手则藏身于大盾之下,有大盾与重装步兵的人肉保护,燕军的箭矢同样难以伤害到梁军步弓手。

“放箭!”

但还是让慕容恪看出了破绽。

如果不能保持足够的距离,一旦梁军后撤,必然冲击楚军阵型,到那时,自乱阵脚,可就真的是弄巧成拙了。

下一章在晚上九点之前。

(本章完)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