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 会战鸿池(二)
兵者,诡道也。
若非慕容恪制止,燕军正面进攻梁军重步兵,必然会迎来惨败。
此前建议慕容恪追击的悉罗腾,如今回想起后果,心头还是一阵后怕。
“江南鼠辈!卑鄙无耻!昨夜还说什么要以堂堂之阵,分出胜负,如今却在战场上使用诡计!”
悉罗腾为此忿忿不平。
慕容恪并没有因为看穿敌军的圈套,而沾沾自喜。
梁军重步兵统一使用的是锁子甲。
公元前五世纪,生活在黑海北部的游牧民族斯基泰人最先发明了锁子甲,此后由西域传入中国。
实际上,楚、梁联军这个阵型,防守固然稳固,但不利于追击与进攻。
即便如此,锁子甲对刀枪的防御力,还是要优于燕军的弓骑与步兵装备的轻甲。
锁子甲对于防御箭矢,有着极为出色的效果,近战时的表现则较为一般。
不过,王猛还是很快调整好了情绪,事已至此,再去悔恨也没有了用处。
《晋书·吕光传》就曾记载:铠如环锁,射不可入。
王猛自然清楚这一点,眼见燕军后退调整阵型,他赶忙让将士们原地坐下,抓紧时间恢复体力。
一旦燕军骑卒顶着箭矢发动冲锋,突击楚军骑卒,只要被楚军骑卒缠住,轻易就能被梁、楚步兵方阵包围。
因此,慕容恪要改变兵力部署,只可能是仗着骑兵优势,主攻邓羌所率领的骑兵方阵。
昨夜与桓温商议之时,面对桓温提出的诈退之计,自己就不应该抱有侥幸心理。
眼下燕军的箭矢无法对梁军造成有效杀伤,自然不能继续保持雁行阵,需得改变阵型。
慕容恪麾下有九万步骑,这么多的军队重新进行部署,必将引发混乱。
慕容恪对身边的慕容垂说道:
燕军可以一直往后退,直到梁军的重步兵体力耗尽为止,便可回身冲锋。
燕军当时正在远方重新部署兵力,调整阵型,自然给到桓温将车阵向斜后方移动的时间,使得楚军步卒的阵型与王猛的重步兵方阵、邓羌的骑兵方阵形成一条直线。
因此,燕军必须先往后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