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 问策王猛
有幕僚见到这一幕,进言道:
“楚公,敌军已败,何不乘胜追击!”
这也是慕容恪为何要将桓温放入洛阳盆地,正面会战,期望速战速决,而不是将他阻挡在伊阙关外的主要原因。
毕竟梁军的军粮是由楚国提供,他才不怕与燕军耗在这里。
此前桓温与王猛豪言,攻取伊阙,易如反掌。
“二人必然心存怨恨,楚公何不借此施以离间计,此为中策。”
当初慕容恪与冉闵大战,就是在十战十败之后,利用诈败之法,将魏军引出了丛林,最终在平原地区围剿了冉闵的一万精锐步卒。
其一是因为伊阙关年久失修。
而燕国西邻虞国,南有占据青州的段部鲜卑,他们占据河北不久,统治并不稳固,拖的时间长了,洛阳之战必然是以燕国退兵而结束。
王猛不以为意道:
“周成、吕护都是反复往常的小人,《左传》云: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我并不是要楚公派人劝降吕护、周成,而是希望楚公散布流言,谎称二人欲反。”
与此同时,洛阳城以南二十二里,伊阙关外。
与燕军僵持的时间长了,纵使慕容恪率先支撑不住,领军退回河北,但是耗光了荆州的积蓄,只得到了洛阳一座空城,将来哪还有财力、物力继续去经营洛阳。
王猛笑道:
拍门的亲信听到声音,赶忙住手,焦急道:
“如今虞国入侵,围困盛乐,大王不敢接战,那些老臣必然轻视大王。
王猛颔首道:
“正是,荆州四面没有外敌,楚公大可驻军于伊阙,与慕容恪僵持,时日一久,燕人必然退兵,这是必胜之法。”
桓温的粮食固然要从南阳郡调拨,燕军的军粮同样要从河北运来。
拓跋寔君大惊,连忙问道:
“来了多少兵马?”
说罢,拓跋寔君愤然离开城楼。
果然,沉默许久,桓温开口道:
“楚公自有计较,又何须问我。”
“大战之时,哪怕二人不反,慕容恪也不敢全力与楚公交战。
拓跋斤见状,只能气得干跺脚。
由于拓跋寔君执意坚守,错过了战机,也让城外的虞国骑兵得到了喘息之机。
王猛注视着桓温的神情,知道他不会采纳拖字决,倒也并不意外。
因此,燕军也并没有坚守伊阙,寸土不让的决心。
桓温摇头道:
“慕容恪必然在洛阳、金墉城中布有耳目,想要在暗中与周成、吕护接触,谈何容易。”
桓温在兼任荆、江二州刺史以外,手握益州、宁、广、交等四州的兵权,正如王猛所言,荆州不会受到外敌的侵扰。
“上策虽为必胜之法,但得不偿失,敢问先生中策。”
真要是陷入僵持,比拼国力,燕国真的拼不过桓温在过去七年的积累。
“吕护原本占据河内郡,因为被慕容恪的大军逼迫,只得离开野王,南下协防洛阳。
此时,北部大人拓跋斤也闻讯赶来了城墙,他注视着城外的虞国骑兵,进言道:
“大王,虞人定是听说代国内乱,于是发兵犯境,盛乐与雁门关相距甚远,敌人远道而来,必当人困马乏,若能遣一军出城迎战,定能大胜!”
冉闵败亡的殷鉴不远,桓温又怎会没有提防。
“我听说桓公进攻颍川时,周成向慕容恪求救,慕容恪拒不出兵,迫使周成不得不放弃颍川,烧毁谷物,辛苦经营,化为乌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