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 问策王猛
永和十年(公元354年)八月十九日,清晨。
代王拓跋寔君正搂着年轻的庶母熟睡,当然,这名妇人如今已经成了他的侧室。
父妻子继,兄亡娶嫂本就是北方游牧部落的习俗,除了自己的生母以外,拓跋寔君可以收下拓跋什翼犍所有的妻妾。
如果慕容英不曾带着两个儿子逃走,她依然会是代国的王后。
“大王!大王!出大事了!”
急促地拍门声惊醒了拓跋寔君,他怒道:
“究竟何事,居然这般惊慌!”
其二则是桓温清楚,慕容恪带领十万步骑南下,主要还是冲着他来的。
“城中可有不少先王的老臣,他们只不过是畏惧大王的虎威,而暂时臣服。
桓温闻言笑道:
假使拓跋寔君能够依照拓跋斤的建议,果断派兵出城,那么以少击多,也不能说是全无胜算。
不多时,联军斥候汇报了这一件事。
王猛回答道:
“伊阙距离洛阳仅二十余里,燕军正在败退,若要追击,楚公又怎么会慢条斯理的询问下官的意见,自当火速派出追兵。”
桓温亲临前线督战,将士们推着昨夜送来的攻城器械,蚁附攻坚。
其实,以拖字诀为上策,王猛也是存了私心。
与之相对的是,联军却有桓温亲自督战,两相比较,即使燕军居高临下,气势反倒被联军压了下去。
“我奉先王遗命,受群臣拥护,即位代王,无需你来挑拨离间!”
桓温听了王猛的解释,沉吟不语。
“先生以为是否应当追击?”
桓温好奇道:
“先生怎么知道老夫已经有了决定?”
是否追击,桓温心中早有答案,但他将目光放在了王猛的身上,问道:
河北固然人口众多,土壤肥沃,但此时的冀州并没有完全恢复元气。
因此,燕军轻易败退,哪怕对方丢盔弃甲,桓温也是无动于衷,禁止追击。
“先生果然是有一双洞察人心的慧眼。”
实际上,桓温、王猛都知道,燕军本就没有死守伊阙关的心思,却还是派遣一军驻守,并且这么轻易就弃城而走,必定是在途中设有伏兵。
如果不是长孙斤成功刺杀了拓跋什翼犍,只怕二人这场zhèng • biàn早就以失败告终。
而是纷纷撤离,弃守伊阙关,逃往洛阳。
但拓跋寔君的性格就是这样,不够果决。
王猛吐出一个字:
拓跋寔君最忌讳的就是有人说他弑父夺权,因此才把脏水泼给了慕容英母子。
“纵使慕容恪不信,周成、吕护听说流言,必会心生恐惧,难以自安。
“城中人心不稳,如何能够坚守待援。
“拖。”
如今拓跋斤当众揭开伤疤,众目睽睽之下,实在让拓跋寔君下不来台,他恼怒道:
实际上,早在新城县时,王猛就已经在思索破敌之法。
“而慕容恪又怎么可能真的相信二人的忠诚,而不作防备。
桓温闻言豁然开朗,抚掌赞道:
桓温听他这么说,立即来了精神,问道:
“敢问先生,何为上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