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S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耽美女生 >剧透历史从八件有趣文物开始 > 第135页

第135页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前期倭寇与后期倭寇的组成与侵边范围都不同。

先说十四世纪中期的东北亚局势。

元朝后期政局腐败,不断压迫百姓。1348年,方国珍第一个掀开了抗元起义序幕。

高丽内部土地兼并问题严重,政局衰败。同期,东瀛也是内斗不休,形成日本南北朝对峙局面。

东北亚各处乱象丛生之际,倭寇大规模兴起。

1350年,日本海盗侵犯朝鲜半岛南部。一般认为“倭寇之侵”始于此,而大规模地劫掠持续了约四十年。

其犯边三大特点:攻击高丽的运粮漕船与储粮官库,抢夺粮食与生活物资;

从侵犯高丽沿海地区,上升到多次攻击高丽首都开京(如今朝鲜的开城);

刚开始二十多艘倭寇船去劫掠,逐步发展成了四百多艘船只的倭寇队伍。

直至1392年,朝鲜半岛建立新政权,李氏朝鲜王朝取代了此前的高丽王朝。

朝鲜内部整顿军务,进行了田制改革。当政局渐渐稳定,自是有能力去对抗外部倭寇来犯。

四十多年间,日本海盗的掠夺范围逐步深入朝鲜半岛内陆,正是其掠夺欲望不断上升的佐证。

既然是贪得无厌就不会止步于仅仅侵犯朝鲜。彼时,元末战乱,倭寇趁火打劫也进攻了中国沿海地区。

1368年,明朝初建,天下局势未稳。

倭寇最初攻击了距离朝鲜半岛最近的山东沿海地带,然后南侵向江苏、浙江、广东等蔓延。

朱元璋本欲联合日本政府共同打击倭寇,但东瀛南北分裂,几大势力各自为政。

古代不比现代,大海相隔让信息传递缓慢。忽必烈两次东征失败后,元朝与东瀛几乎处于断交状态。

明朝初建,朱元璋几次向日本派出使臣,却不知海的另一边东瀛内斗情况。

时至洪武四年,终是了解日本各大势力割据状态。而海盗所掠夺的粮草钱财流入东瀛某些势力的口袋,就绝无可能联合日本官方镇压倭寇。

于是,明朝改变了对抗倭寇策略。不指望东瀛政府,而是加强自身的海防力量。

历史证明这一策略的正确性。随着明朝内部逐步安定,海上巡航日益完备,敢在大明沿海出没的日本海盗越来越少。

1393年,日本南北一统,也进入了相对稳定期。

时至永乐元年(1403年),足利义满代表东瀛向大明称臣,日本加入了大明主导的朝贡体系。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