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3页
上帝啊,到底发生了什么!
手忙脚乱之下,西洋诸国仓促应战,虽然凭借更先进的火器打赢了,也是惨赢,说两败俱伤都不为过。
更让他们难以接受的是,从俄国俘虏口中似乎找到了一点噶尔丹惨败的原因——清朝有了属于自己的战争大杀器。
连发火箭炮!
火箭本就是东方人的发明,可那属于冷兵器,谁能告诉他们,火箭炮是个什么东西!
还连发!
西洋最先进的火枪、火炮都难以做到连发,难道清朝的火箭炮不需要装炮弹吗?
连发几乎是整个西洋火器制造业的梦想,如今竟然被落后的清朝实现了?
不可能!绝对不可能!
消息传开,没有一个西洋国家愿意相信。
可俄国俘虏描述得太过逼真,虽然没人相信,却也不敢掉以轻心。
所以才有了这一次的西洋诸国集体派使团来访。
在此之前,西洋使团来访从来都是表面恭敬,实则倨傲,康熙看得出来,却只能忍耐。
毕竟大清的火器制造不如人家,以后还有用得着人家的地方,这是不争的事实。
不忍又能怎样?
今时不同往日,现在大清也有了自己的军工厂,并且制造出了足以碾压俄国的先进火器。
至于是否能超越西洋诸国,由于西洋那边一直对大清藏私,康熙也不是很有底气:“诸位想看连发火箭炮?这个简单。”
随即点了顾倾:“英郡王,你让人准备一下,明天带众位使者去校场观摩。”
这次到访的几位使者都不是第一次来清朝,有几位还是老熟人。
从前他们来访问,不是清朝皇帝亲自陪着,也是由太子或亲王出面。
从前还都是单方面输出,由他们向清朝展示自己国家的先进成果,不管是武器或是仪器。
当然都是有保留的,展示只是一小部分,绝大多数时间吃吃喝喝就过了。
可这一次他们都是带着任务来的,肩上压了重担,清朝皇帝怎么能指派一个孩子来敷衍他们!
这个英郡王他们都是第一次见,个头倒是不矮,长相也漂亮得惊人,气度四平八稳,可一眼就能看出年纪不大,明显还未成年。
康熙见众位使臣脸色不悦,特意给他们介绍:“英郡王是朕的第十四子,各位想看的连发火箭炮便是他的手笔,到时候工部侍郎戴梓也会陪同前往。”
荷兰使者和比利时使者听到戴梓的名字,齐齐倒抽一口凉气。
前者犹记得当年出使清朝,献上一只单发shǒu • qiāng给清朝皇帝,清朝皇帝笑着收下。
等他离开的时候,清朝皇帝也送了他一只shǒu • qiāng。那只shǒu • qiāng明显是他送出那一只的改良版,枪体更轻,射击精度也更准。
还记得清朝皇帝当时说:“只可惜你要走了,再晚几个月,便能看到连发的shǒu • qiāng。”
要知道他进献的那只shǒu • qiāng,可是代表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制造工艺,荷兰都没有几只。
几个月造出连发shǒu • qiāng,清朝皇帝怕不是在做梦。
荷兰使者也只是笑着收下,临行前特意派人打听过,清朝改造shǒu • qiāng的那位大师叫戴梓。
比利时使者则暗暗咬牙,南怀仁都死了,戴梓被流放到苦寒之地怎么还没死。
不但没死,居然被重新启用了!
其他几国使者也多多少少听说过一些关于戴梓的传闻,心中猜想那被俄国俘虏吹上天的火炮极有可能出自这位大师之手,而英郡王不过占了一个名头。
毕竟对方还是个半大孩子。
顾倾领了差事,朝几位使者举杯,几位使者也漫不经心地举起酒杯。谁知对方并没有等他们一起喝的意思,直接仰头饮尽了杯中酒,捏着空酒杯对他们说:“各位,明天上午校场见。”
那种倨傲的态度,让他们觉得似曾相识,很想发作,可见清朝皇帝眼皮都没抬一下,也只能生生忍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