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意难决——
“或许只有当生命进入倒计时,我们才会后悔自己把太多时间浪费在不想做的事情上,而想做的事,哪怕是一次简单的旅行,也成了遥不可及的梦想。”
伴随着剧烈的颠簸,飞机终于降落在中国。我推着行李车走到出口,第一眼便看见了站在接机口的印钟添。他一点都没有变,和记忆中一样西装革履,儒雅沉静,而我已不是离开时那个笑得没心没肺的丫头。
眼中凝着泪水,我急切地奔向印钟添。越是心急,行李车越是执拗地不肯前行,我干脆丢了行李,跑到印钟添身边。
“我爸爸到底怎么了?”我的声音颤抖而尖锐。
他无言地看了一眼我红肿的眼睛,把我的行李车推到旁边,缓缓取下车上的行李箱。他越是不说话,我心中的恐慌越是蔓延。我死死地抓住他的衣袖,近乎恳求地问:“你告诉我吧,他到底得了什么病?”
他握住我的手,叹息一声:“我带你去医院,路上再说吧。”
从机场去医院的路上,印钟添告诉我:“薄叔叔得了淋巴瘤,病理化验的结果刚出来,ii期。”
我的脑子里轰隆一声,整个人都蒙了。
我用力掐自己的手臂,希望能将自己从噩梦中唤醒,可无论我怎么掐,睁开眼睛看到的都是印钟添。
印钟添安抚地搂住我的肩膀,告诉我:“小冰,你不要太担心。医生说,癌细胞没有扩散到其他器官,放射性治疗或者化疗的治愈率很高。”
我努力在一片混沌的大脑里搜寻着关于淋巴瘤的信息,除了想起这种癌症的五年存活率很高,但老年人和孩子的存活率低,生存周期一般只有五至十年,剩下的就是一片空白。
印钟添不停地安慰我:“小冰,你应该知道,现在医学发达,癌症已经不是必死的绝症了。”
“我知道。”我当然知道,就是因为知道癌症的存活率有多低,我才不敢期待这样的幸运。
癌症!这是我每天都要看上数百遍的词汇,以前它对我来说只是个专业词汇而已,此刻它却像传说中的魔鬼真实地出现在眼前,张着血盆大口,随时要把我啃得尸骨无存。
车轮驶过尘土飞扬的街道,终于停在南州市人民医院的门前,车还没有停稳,我已冲下车,跑进医院。我跌跌撞撞地跑来跑去,根本分不清方向,最后印钟添拉着我的手,带我走进一间病房。
病床上,脸色灰白的爸爸正在浅睡,消瘦的身体蜷缩着,眉心的皱纹上积满了病痛的印记。
我记忆中的爸爸高高瘦瘦,笑起来总是那么温柔。我还记得他送我去机场那天,一手提着我超大的行李箱,一手揽着我的肩膀叮嘱我:“到那边好好照顾自己,没有钱就给我打电话,我给你寄。”
不过一年时间,他已瘦骨嶙峋,似乎连站起来走路的力气都没有了。
听见声音,爸爸睁开眼,一见到我立刻挣扎着坐起来:“小冰?你怎么回来了?”
胸口憋得无法呼吸,我扶着床,拼命地喘着粗气,接着眼前天旋地转,一片漆黑,我听见有人喊我“小冰”,是妈妈哽咽的声音。
我努力伸手去抓,想要抓住些什么,但抓到的都是黑暗。
从昏迷中醒来的时候,天已经黑了,我躺在病床上,印钟添坐在床边的椅子上陪着我。
输液瓶高高悬在半空,冰冷的液体顺着滴管流进血液中,一滴一滴,就像眼泪,缓缓流进我的血液中。
见我醒了,印钟添倾身坐近一些,问我:“你想吃点什么?”
“担担面。”伤心也是需要力气的,所以我急需补充更多的力气,“我要一大碗。”
“好,我马上去给你买。”
那天晚上,我坐在爸爸的病床边吃了好大一碗担担面,连面汤都喝干净了。
爸爸心疼地望着我,感叹:“你怎么瘦成这副样子了?是不是日本的东西吃得不习惯?”
我用尽全力挤出笑脸,说:“日本的饮食毕竟不同,教授还压榨我,我能不瘦吗?还是祖国好。”
爸爸心疼地摸摸我的头:“是啊,哪里都没有自己家好。”
“爸爸,我不想回日本了,我想留在南州工作。”
爸爸想问什么,犹豫了一下,说:“你想怎么样都随你。人这一辈子很短,一定要过自己想过的生活。”
或许只有当生命进入倒计时,我们才会后悔自己把太多时间浪费在不想做的事情上,而想做的事,哪怕是一次简单的旅行,也成了遥不可及的梦想。
我不想自己后悔,为了所谓的修士学位,把时间浪费在不知道能不能养活的细菌上,更不想浪费在和别人的老公纠缠不清上。
我唯一想做的就是陪着爸爸,帮他对抗身体里的癌细胞。
第二天,我请季师姐帮我办理了退学手续,把我留下的东西处理了,她没有提及任何人,我也没问她任何有关叶正宸的事。
后来,我在人民医院的肿瘤科做了医生,肿瘤科是一个不断有人进来,几乎没有人出去的地方。我送走过很多人,送他们去了天堂;我也挽留住很多人,看他们出院时兴奋的样子,我终于明白,活着比什么都重要。
人在忙碌的时候总是容易遗忘。我在忙碌中渐渐忘记了许多日本的人和事,快乐的,伤心的,都淡忘了,只有看见手表上“宸”字时,心还会被扎疼,但也仅仅疼一下而已。
三年,当初被叶正宸一遍遍提起时,我总以为太漫长,不敢去期待,而当手腕上的表针在忙碌中一圈又一圈地旋转,日历在生存与死亡的挣扎中被一页一页撕去,恍然看见日历上的时间时,我才发觉,一千多个日夜并不是特别漫长。
这三年里,我似乎忙得天旋地转,可细细回想,能记起的似乎只有三件事。
第一件事发生在我回国的两个月后。
我在医院巡查病房时,听见电视里播报一则新闻:中日国际刑警经过两年的联合调查,已查证日本山口药业与大阪大学医学院教授藤井更一共同培育生化细菌……
巡查完病房,我迫不及待地搜索起日本的新闻网站,查找相关信息。原来,两年前,山口药厂将生产基地建到中国,在生产过程中,因为一次意外,导致一名研发人员感染细菌死亡。尸检的结果引起了中国警方的注意,他们联合日本警方进行深入调查,终于找到了确凿的证据。
一条条触目惊心的文字出现在我眼前,我才知道藤井想要培育的细菌是一种新型病毒,这种病毒或许对癌细胞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但同时也会使人体细胞逐渐萎缩。最重要的是,这种细菌可以通过任何载体传播,具有极强的传染性。
我忽然想起还在日本的季师姐,急忙打电话给她,但打了很多遍都没有人接。
第二天,她才回电话给我,不等我问,她一股脑告诉我很多事。
她说她的手机被限制使用,接打电话要经过批准。
她说藤井自杀了,藤井的研究室也被查封,所有的资料都被日本警方搜去调查,她现在被大使馆保护起来,等待协助调查。
她还说:“幸好你中途退学了,不然你就算不被培养出来的细菌毒死,也肯定会被藤井牵连,难逃一劫。”
她还问我:“小冰,你是不是也在协助警方调查?”
我说:“没有,我是在新闻上看见了消息,没有人找我调查。”
季师姐十分不解:“怎么会呢?藤井研究室的学生都被调查了,我们还被要求写一份情况说明,详细写明在藤井研究所做的所有实验的情况。你直接参与过这个项目,至少要写一份报告吧。”
我仔细琢磨了好久,才算消化了如此庞大的信息量,然后,我想起一件事:“师姐,那上次在东京新宿死的两个中国人,是不是也和这件事有关?我记得你说他们是山口药业的员工。”
“是啊,大使馆的人告诉我,那两个中国人就是为了帮助警方调查细菌事件被杀的。警方怕打草惊蛇,才没有深入追查,草草结案,现在中国警方已经派人来重新调查了。大国威武啊!”
听起来真的很威武,而我只是这威武势力中的一粒尘埃,即使身涉其中,也不用协助调查。
尽管如此,我还是认真写了一份报告发给季师姐,请她帮忙转交给警方。
又一个月后,我接到季师姐的电话,她说:“还是祖国的气候宜人,东西好吃,男人也帅。”
我惊喜地问:“你回国了?”“回来了。”她告诉我她在哪个城市,我立刻买了飞机票去看她。久别重逢,我们聊起了很多事,聊起第一天去日本,聊起细菌培养室中不灭的灯光,也聊起凌凌和她的科学家男友,唯独叶正宸,我们只字未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