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918
有了专利法案,工匠的发明注册登记后就是受保护的,长达二十年的专利保护,别人家要用,只能付专利钱。如果仿照,是要吃官司被罚款的。
更不要说,京师大学出来的并不仅仅是工匠。
生活的方方面面似乎都离不开他们的影子。
修路铺桥建设码头铺设轨道,甚至是建筑城池盖房子,连修下水道也是充满着学问的。制造各种机械,什么织机纺车什么马车船舶什么水车水力锻锤水力纺车·······
这里还有最优秀的会计,专业的老师。
这里还有精通律法的法学院学生,能帮你打官司。
这里也有最多的医学生,各科医生都有,甚至有专门学习医护专业的护士。
也有专门学习农牧的学生,专门研究土地啊种子啊庄稼的种植培育防虫防病土壤问题等等。
虽然许多进来学习的学生,刚考进来的时候,只是基础成绩不错。可在这里学习四年之后,往往就能成为某一专业很不错的人才了。
而那些又读了四年的研究生,更高是人才中的人才。
甚至还有读完研究生后,继续留校,一边当老师一边继续读博士生的,这种,已经是某一领域里的权威。
大唐这么大,但这样独特的大学,现在却仅此一家。
虽然学校有一万多学生,但对于整个庞大的帝国来说,他们都是非常稀少的。毕竟那么多个分科里,细分下去,每个院系也没多少人,而且在校的还是好几届的学生。
今天。
京师大学堂里热闹非凡。
许多学生来自天南地北,在京学习的几年里,并不怎么回家,节省时间节省路费。
不过今天的热闹,还是有些不一样。
临近年底的时候,学校正举行一次特别的面试。
每年的年底,各地的封国诸侯,还有各道州的封疆大吏们,都入京朝集。这些诸侯、官员们在接受完吏部、议会等的考核后,在元旦前都还会有一段时间。
这段空闲时间里,每年都会举行一次别开生面的面试会。
其实就是招聘会。
诸侯和地方官员,甚至是许多商会、公司,都会在这个时候来参加京大举行的这场面试会。
大家想要招聘什么样的人才,这个时候就可以去挑选面试了。
不过一般情况下,往往都是学生们选东家,不是东家选学生。因为这样专业的人才较少,而需求却多。于是乎,学生们可以从容的挑东家。
各个院系的学生,他们自己组成一个面试团,他们可以从容的面试那些有意向需要聘请该专业人才的东家。
“谢谢王刺史,我们会认真考虑你的条件的,如果有同学愿意接受你的条件,我们会通知你的。”
一名年轻的水利系学生笑着对一位来自淮南道的刺史说道。
水利系的这些学生,只给了他一刻钟的时间述说自己的条件,然后也不给答复。
这个身着绯袍的四品刺史无奈的笑笑起身,在他的后面,还站在一排的官员呢,哪个不是身着绯袍,甚至还有紫袍金鱼袋的大州刺史甚至是布政使在那排队。
“好的,那我就敬侯你们的消息了,我们寿州的诚意很足,条件也不错。若是肯来我们寿州,我们一定给予最好的待遇。过去之后就能成为公务员,提升速度是很快的,三年之后,肯定就能进入流外品,五年内,保证起码是个九品。”
他还在那里说着,后面一位儒雅的官员却道,“五年才是个九品,你也好意思说啊,老王。同学们,来我们颍州,三年,三年我就能保证能升入九品。”
寿州在淮河南,属淮南道。而颍州却是在淮河北,属于河南道,偏偏寿州和颍州,还是隔淮河相望,那算是老邻居了。
王刺史和张刺史都是刺史,自然就得拼政绩。而偏偏淮河是一条比较桀骜难驯的河,虽然朝廷每年拔不少钱治理,可水患不断,算是他们最难缠的一个问题了。
相比于寿州,颍州境内还有颍河、汝河、小汝河、淝水等,情况比寿州复杂多了。张刺史是真的很需要水利系这种专业的学生,虽然他在任几年,每年都要从京大挖一些学生过去,可谁嫌多啊。
老王被老对头给怼了,老脸通红。
“同学们,来我们寿州,我老王承诺,三年就帮你们实授八品。而且来我们寿州,若是安家落户,我老王送你们一套房子,还给你们分田!”
老张不乐意了,你瞎抬什么价。本来人就不好请,你还三年八品,给房分地。这不破坏行情吗?
好歹自己也是四品刺史,一州之长。老张一怒,直接开出三年八品,给田给地,还带介绍媳妇的条件。
一群布政使啊刺史、长司、司马的都围着看热闹。
这京大的才子们,真是抢手啊。
当年还瞧不起人家是工匠,现在好了,工匠你还请不到呢。
一个个紫绯gāo • guān在这里登门面试,说干口舌,别人还只给一刻钟。
可大家确实挺需要这些人才的,而这些人才不愁嫁啊。
管他是水利还是建筑又是城市规划、或者什么下水道之类乱七八糟的,大家都抢着要。
现在不但抢毕业生,而且连大三实习生也抢,甚至连那些什么大一大二的都有人争着要了。
暑假那么两个月时间,甚至都要抢去指导指导一番,专车接送回。
都是为了政绩啊。
而人才难得,有这些专业人才指点指点,往往就能帮他们解决地方上的许多重要问题,帮他们大大提升政绩。
那些商队也一样来请人,他们请的较多的还是什么学法的学会计的,还有学工商管理的。
另外请那些专业的机械啊测绘的也多。
反正别看这学校林林总总几百个学科,可还真的不愁没人要。
特别是那些地方的诸侯们,那叫一个财大气粗。
朝廷的官员们,封官许愿好歹还有点克制。可他们却好,有时为了一个人才,开出的条件能让官员们气的跺脚。
动不动什么来我封地,给你田地千亩,什么给你一个国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