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667
谣言满天飞。传的最广的一个谣言,就是皇帝亲征西域,在西域中了流矢不治而亡。
这虽然一听就是谣言,可却依然有许多人相信。他们是真的相信皇帝死了,而太上皇因为担心太子太过年幼无法亲政,才决定再次临朝。
但是朝中的李党却不肯,他们有意阻挠,甚至准备抢先下手杀死太上皇,于是才有了如今的这场变乱。
真相永远只掌握在极少数人的手里。
就跟当年的玄武门之变的真相一样,如今这场汉京之变,也是如此。在太上皇那边的宣传之下,现在是真相无人得知,黑白颠倒。
汉京城已经被太上皇控制,中枢几大衙门虽然进入了东宫,可现在他们的命令却根本发不出去。
太上皇已经在乾元殿再次登基。
他重建了自己的朝堂,任命了各大衙门的官员。说起来有些可笑的是,太上皇等人一力反对新政,可太上皇这次重组朝堂,却依然还是沿用了贞观朝的各大衙布局。
中书门下、翰林院、枢密院,南北衙。
也许太上皇只是想最快的掌握汉京,控制朝堂。
沿用贞观的这一套布局,或许只是为了能够尽快向地方延伸控制。
三天的时间,他们的动作还是很快的。
裴寂是中书令,封伦是侍中,萧瑀是左仆射、陈叔达是右仆射、温大雅是翰林承旨学士。
柴绍是枢密使、罗艺是枢密副使。
······
李渊坐在金殿龙椅之上,看着满殿百官,脸色却并没有三天前的欣喜。三天过去了,他拿下了汉京,却连一个小小的东宫都没拿下。
最让他不满的是,东宫里聚集了原朝廷的各省部衙重臣。
连调兵的兵符,都还被他们握着。
“罗艺,你还想要多少时间,才能拿下东宫,再来个三天吗?”李渊不满的问罗艺。
三天前,伤了皇后一剑的罗艺,为了将功赎罪,亲自带兵去打东宫,并保证一天就拿下东宫。
可已经三天了,罗艺在东宫宫墙下损兵折将,结果连东宫的门都没摸上。
罗艺额头冒汗,其实他也觉得很冤。
若是长安城的东宫,他保证早就拿下了。可这是汉京城的东宫,不但完全dú • lì,而且十分的坚固。
四周有筒河围绕,那筒河宽阔的跟个湖似的,又宽又深,只有几条极窄的路通往东宫各门,可还都有吊桥。那种狭窄的小路进攻,简直跟排队送死没区别。
尤其是东宫的墙还高不可攀。
最让罗艺损失惨重的,则是撤入东宫的左右神机军。左右神机军有一万人,这次皇帝亲征带去了大多数,只留下了两千人在京。
这次举事,他们事先渗透到了各军之中,左右神策、左右羽林等,可偏偏这个左右神机军,他们却是水泼不进去,针插不入。
到起事之时,两千神机军一个都没倒向他们,还第一时间接受太子命令,撤入了东宫。
本来罗艺瞧不起神机军的,结果被他们的火炮一通猛轰,火枪齐射后,对这些家伙现在是恨的牙痒痒的。
有神机军在,尤其是有他们的大炮在,想攻下东宫,别说再给他三天,就是三天之后再三天,罗艺也没有半点底气。
第1001章李超的勤王军
卑沙城下。
李超带着五千人马兵临城下。
大黑山上,卑沙城的山墙如盘龙蜿蜒,但城上的高句丽守军却无人敢出城应战。这支唐军太邪乎了,他们一路而来,似乎无人可挡。不管是什么样的城堡,都挡不住他们前进的脚步。
外围的堡垒虽小,但却是十分坚固的,正常情况下,哪怕是十倍之敌,也起码能守上一两个月。但在唐军面前,却只是几天的功夫而已。而且他们还几乎是无伤拿下。
高句丽人已经知道,唐军的火药太厉害了,再怎么坚固的城门城墙,都会被他们轻易轰开。
“可惜了,本来我们真的可以有机会拿下这卑沙城的。”李超道。
经过这段时间的训练,他的陆战队已经脱变升华了。对于地道爆破,和火炮射击,技术都已经十分不错。
卑沙城确实坚固,但再坚固的城,面对火炮和爆破,也是没用的。在历史上,当火炮的威力不断强大起来后,传统的城池堡垒就变的不堪一击,后来有人改革了城堡建造之法。
建造出了能够防御火炮的坚固堡垒,棱堡。棱堡就是把单一薄弱的防御圈,变成了一个纵深防御,搭配火器后毫无射击死角的强大堡垒。
这种棱堡出现后,攻城战就重又变成了长期的围困战。再后来,又有人发明了壕沟破城法,挖之形堑壕接近城堡,利用特殊的方位以避开城上火力,最终接近城下,然后搞爆破。
因而对于城池来说,爆破其实是一种最简单最粗暴的攻破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