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666
么你不知道?”
“三年前,世民篡夺了朕的皇位,今天,朕不过是把属于我自己的东西拿回来而已。”
长孙皇后沉默。
然后她依然没有放下手里的弩。
“父皇,当年的事情已经过去,伤疤已经好了,何必再撕开?”
李渊冷笑。
“朕命令尔等立即放下刀枪。”他对着那些侍卫喝道。
李渊转向长孙皇后,“长孙,你是个聪明人,你知道,大势已变,现在汉京已经在朕的控制之下了。你这区区五百人,不过是螳臂挡车。你真想最后弄的那么难看吗,你就不想想你的儿女,想想二郎其它的儿女?他们也是我的孙儿孙女,但如果因为你的顽抗,最后的结果,也许就难以收场了。”
“他们也是陛下的家人!”长孙皇后惊骇道。
“是啊,我还是世民的父亲,元吉还是世民的胞弟,建成还是世民的嫡兄呢。可是,世民念过我们的父子之情,念过与他们的兄弟之情吗?他夺了朕的皇位,抢了元吉的妻子,幽兄流弟,他还有半点亲情吗?你若再顽抗,朕也不会客气。”
李渊说,“长孙,现在你立即放下手里的武器,然后跪下,我可以不伤害你们。”
长孙氏看着身边的这些人,眼底尽是痛苦。
“陛下,请你向我保证,当他们放下武器之后,你不会伤害到他们任何一个人。”
“朕保证!”李渊点头。
长孙皇后拉过身后的儿子魏王李泰和长乐公主李丽质,两个年幼的孩子已经懂事,明白眼前这些意味着什么。
“你们不要怕,那是你皇祖父,你们过去吧。”
她推了两个孩子一把,李泰和李丽质一步三回头。
李渊脸上露出笑容。
长孙氏又让其它妃嫔也放下刀剑,“你们手里的刀剑并不能保护你们,带上你们的孩子,过去吧。”
嫔妃们犹豫。
“去吧。”
李丽质转身又往回跑,“母后,我不要跟你分开。”公主一脸伤心的问皇后,“父皇在哪里,他怎么不来。”
“丽质,去你皇祖父那里,不用怕,不用担心,一切都会好起来的。”
其它的妃嫔们都过去了,但杨氏却留了下来。皇帝的后宫中有大小杨妃,还有这个杨氏,她曾是齐王妃,后来入了宫,却也饱受非议。但长孙皇后待她不错,而且她知道,自己回不去了。
太上皇复辟成功,齐王元吉肯定要回来,那个时候她如何面对元吉。
“长孙氏,杨氏,你们两个也过来。”李渊对还站在那的两个儿媳道。
“父皇,我们就不过去了。我不会让自己成为你要挟二郎的筹码的。”
“长孙氏,你别胡来。”李渊恼怒的喝令,“罗艺,缴掉这些侍卫的械。”
身披铁甲的罗艺毫不犹豫的拔剑上前。
大批禁军纷纷跟随上前。
“我不会投降的。”长孙氏道,她对眼下的处境,已经考虑了许久。儿子在东宫,朝廷中枢重臣们也退入了东宫,那里还有几千东宫侍卫,一时半会,东宫比较安全。
丈夫远在西域,但知道这边消息后,肯定会赶回来的。
她若是放下武器,太上皇肯定会拿她去威胁太子和皇帝。
宁愿死,她也不会让他得意的。
反抗的后果会很严重,但她已经考虑的很清楚了。
“上!”罗艺大声喝令。
禁军们犹豫着,但还是一步步的逼近。
长孙氏端着弩,对着罗艺扣下了钣机。
弩箭飞出,却射到了他旁边一人,被盾挡下。
李渊冷声下令,“杀光这些乱臣贼子,但不要伤害了长孙氏和杨氏。”
罗艺一手盾一手剑,亲自冲在前面。
贞观殿前,两支人马立即混战一团。
皇后的侍卫作战很勇猛,他们剑砍盾砸刀劈枪刺,手铳射击,杀伤了很多人,但对方数量更多。
罗艺一剑把长孙皇后手里的刀挑飞,剑直接抵在了皇后的面前。
他得意的冷笑,“李世民绝对想不到今天的。”
第999章勤王诏
面对罗艺的嘲讽,长孙皇后只是回以不屑。
罗艺把滴血的长剑又往前递了一点,剑锋几乎触到皇后。长孙氏手一把握住了剑锋,然后身体往前一扑。
无人及防。
锋利的宝剑,直接刺进了皇后的胸口。
剑锋自肋下刺出,剑尖滴血,殷红的血液染红了皇后的衣襟。
罗艺愣在当场。
他刚才把剑对着皇后的时候,确实感觉一股爽快感,可他并没有想过要杀皇后。他也不敢杀皇后,李渊说了不能伤,他就不敢杀。
“不是我。”
“是她自己抓着我的剑刺进去的。”
罗艺大声的叫喊。
长孙皇后的一只手无力垂下。
三年前,当丈夫离开秦王府前往玄武门之后,她把儿女们叫到一起,然后一把剑横在膝上。
那时她就下过决心,如果丈夫玄武门失败,他不会等他们来动手,就会带着儿女们下黄泉去与丈夫相会。
“母后!”
李泰和李丽质扭头奔回来,一边跑一边哭泣尖叫。
杨氏也抱住皇后,“娘娘。”
李渊看着这突如其来的一幕,也不由的瞳孔放大。他有片刻的失神,然后长叹了一声,“长孙,你这又是何苦,朕说过不会伤害你们的。”
长孙氏却露出笑容。
“你注定会失败的。”
说完,皇后闭上了眼睛,头歪倒了一边。
“来人,马上传御医。”李渊大喊。
五百禁军,还剩下不到一半,看到皇后自杀,都狂怒。一名本已经放下了剑的禁军,拔出了火枪,对着前面的人,就是一枪。
其它的禁军纷纷狂叫着扑了上去。
罗艺的剑还插在皇后的身上,他从一盾将一名禁军砸倒,夺过他的剑突入人群之中,左挥右砍,连杀数人。
忠于皇帝的禁军,一个接一个的死去。
最终,全场寂静。
贞观殿前,尸堆如山。
东宫。
中书门下、翰林院、枢密院,三大衙在东宫临时办公,一道道内外诏令颁出。
“殿下,又有一营禁军听令赶到。”刘弘基禀报,
这个消息让大家兴奋。
太子的令,和枢密院的调令,兵部的兵符还是有用的,混乱之下,这些代表着是朝廷和正统。不少禁军将领校尉接令后迅赶来。
目前,东宫已经聚起了五千多兵马,再加上各府的家丁等,此时东宫勉强有八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