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S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唐朝好地主 > 分节阅读 486

分节阅读 486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从南洋万里之遥运粮北上,那可艰难的多了。粮船也只能跑上一趟,不可能有太多的船,因此其实就算南洋有粮食,也运不了太多过来。

不过本着能解决一点是一点的想法,李超还是决定造船买粮。船在南洋造好,运粮过来,然后在这边准备丝绸茶叶瓷器这些,等几个月到了冬季信风起,就能带着货物南下了。

“可运工匠去南洋,朝廷未必会肯啊。”李靖说道。

对于人口,朝廷向来是控制很严格的,而对于工匠的控制,更严格。南洋虽然有个越南州,但那毕竟不是中原本土。朝廷岂会同意把人运去那么遥远的地方?况且,有多少工匠真愿意离开故土去海外?

这是一个事实,但李超觉得能说明李世民。现在特别时期,送些工匠南下造船,大不了明年船造好了再送回来。何况,把工匠们送去南洋造船,不也能节省点口粮嘛,节省一点是一点啊。

去造船可是为了运粮来,李世民这难道也想不明白好坏?

至于工匠们不肯去,这倒不是问题,朝廷一道命令,想不想去都没关系了。何况,只要给点甜头,比如去的人可以带家人去,能在南洋吃饱饭,或者家人留下也可以,朝廷多给口粮,让他们也能吃饱饭,这还不够吸引力吗?

“半年时间造的好船吗?”李靖又问。

“我们在襄阳建了一艘新船,建的很顺利,半年时间是足够了的。关键还是木料问题,不过南洋那边本身造船业也挺兴盛的,有不少现成可用的木材储备,只要多花点钱,这个问题能解决,现在有新船的建造图纸,只要再有足够的工匠,再在当地招募些工人,相信能赶在信风到来前,多造出些船来的。”

李靖听了点头,“这是好事,我支持!”如果仅仅只是赚钱,那么李靖虽不会反对,但也不会怎么放在心上。三原李家,有专门负责经营产业的管事们,李家就算入了股,事情交给他们去打理就好。

但现在李超建起公司做的第一件事,不是想着马上做贸易,而是想着造船买粮,等信风起运粮来救灾,这份心思,很让李靖佩服。

“有什么需要三原李家的,尽管吩咐。”

李超哈哈大笑,“放心,我不会客气的,三原李家人脉广,我需要你们帮忙多找些工匠。造船的打铁的做木匠织帆布编缆绳的,总之需要的工匠很多,你能弄来多少要多少,越多越好!”。

a

第725章打年糕过新年

祝大家小年快乐!

李家新运到了一批年货,其中就有江南的糯米。

“打点年糕吧。”

李超看着那饱满晶莹的糯米,脑海里不由的泛起一些以往过年的记忆。后世的时候,李超的姐姐就嫁在江西,那里过年就有打年糕的习俗。

冬至刚过,那边的乡下几乎家家户户都开始打年糕。乡下打的年糕和买的年糕不一样,更粗些味道也更地道一些。

崔莺莺对这个挺有兴趣的,怀上第二胎的她,似乎也成了一个吃货,对于吃的东西越发的感兴趣起来。

“年糕外面有买的吧,哪用自己打这么麻烦。”杜采薇抱着小羊在一边道。

“买的怎么如自己打的,打年糕是一种过年的味道。”李超说道。

年糕也叫年年糕,是个很好的彩头。春节之时,走亲访友时做为礼品是必不可少的。记得姐姐出嫁之后,每年回家过年都会带上不少家里自己打的年糕,年糕成了李超记忆里难以忘记的一样年货。

一块一块的年糕摞起来,拿水漂起,只要记得勤换水,那么这块年糕甚至能保存上几个月的时间,如果直接放到井里,更能存上大半年。放冰箱里,一年都不会坏。

想吃的时候,切块下来,切成薄片,用油煎,加点鸡蛋煎最好吃,煎软的年糕沾白糖吃,又糯又软还带着稻米的清香。

打年糕,自然得用石臼,大木槌加石臼,打年糕是江南许多地方年末的一道风景。

不过年糕虽然好吃,但打起来可不容易,这东西甚至比酿酒还难些。酿酒一家人自己在家就能酿,可打年糕有的时候,却需要全村的人一起合伙。

李超去姐姐家过过年,年底的时候,村里要打上一个星期的年糕。

每年打年糕的时候,村里的男人聚集到一起,抽签来打年糕,而女人们则负责烧火,小孩子们就负责看和吃就好了。基本上打年糕是分组的,轮流来,今年这批人,明年就另一批人。打年糕和榨油一样,都是这样的集体活动。

听说相爷要打年糕,家里有好几个老家江南的仆人自动请缨。

“打年糕可不简单,得把握好火候。淘宝、磨粉、烧水、上蒸、翻蒸、打糕、点红,每一道工序都不简单的。”

说话的是家里厨房里的一个老厨子,专门负责给家里仆佣餐蒸饭的。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