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432
。
“鲜!”
“香!”
“淡!”
“雅!”
李超连吐了四个字评价,“南北口味皆宜,鲜香淡雅,好,不愧是八大件头碗,燕归楼最受欢迎的一道菜!”
李超放下筷子,李承乾马上第一个出筷子。
柴令武等纷纷不甘示弱,各使神通,那场面,就跟在以前李超在群里抢红包一样。红包一出来,然后秒抢完了。
好几个年纪小点的,出手太慢,结果他们都没夹到,然后那盘菜就吃光了。
王老伯有点尴尬,没料到太子和李相还有这此小公子们这么的能吃,一般的士人官员们吃饭,哪有这样的,都是讲究少而精致。
却不料,这群来自京城各大名门勋戚家的小公子们,全是吃货转世,饿死鬼投胎啊。
“去再做一份,不,多做几份来。”王老伯只得吩咐自己的女弟子。
李超笑笑,这群小吃货,跟猪八戒吃人参果一样,光顾着一个抢了,根本就吃不出这菜里真正的那份味道。
不过小孩子就是这样,不管他们了。
第二道菜上来。
红烧肘子,这道菜和李超常做的东坡肘子有点类似,选的是上好的猪腿肉,煮半熟时捞出,上色过油,加佐料再上蒸笼清蒸,出笼后再去骨,然后加汁上席。
一群小家伙眼睛都红了,全都握着筷子,等着开抢呢。
李超故意等了一会,才拿起筷子,夹了一块肘皮下来。
放进嘴里,有种入嘴既化的感觉。
“吃起来肥而不腻,香酥绵软,好!”
李超刚放下筷子,估计也就一分钟不到,那道红烧肘子就被抢光了。
接下来,又是几道大菜。
“肚子扣碗,炒芋头粉,鸡蛋卷子,藕夹、蹄子扣碗、豆豉腊肉。一道接一道的美味,李超倒是尝的万分满意,而那群小吃货则是抢的开心,越抢斗志越高昂。要不是李超在,估计早打起来了。”
配上商州特色的绿豆米饭,最后来一个酸辣汤。
最后这个汤,也被称为扫席汤。
喝完汤,就表示这桌饭菜结束了。
“王老伯这八大件,色香味俱美,一碗有一碗的风味,一道有一道的讲究,全然摒弃了北方人大鱼大肉的吃法,而以清醇的乡土菜为主,油而不腻,清香淡雅,真是让人食欲大增啊!”
能得到同样以精通美食烹饪的宰相李超的赞叹,对于王老伯说,这比刚才饭菜被那群小吃货们争抢个精光还让人高兴。
“既然李相喜欢,那我让四个女徒弟以后就跟着相国,为相国做这商州八大件。”
李超笑着摇头,然后指了指承乾道,“我倒是不用,不过太子殿下今天吃的这么开心,看样子是喜欢上这商州菜了。如果老伯肯,到是可以让四位姑娘以后跟着照顾太子饮食,为太子做八大件。”
四个姑娘齐齐惊住,以后跟着太子,为太子殿下做菜,这可是厨子的终极目标啊。将来太子若是登基御极,那她们岂不就成了御厨了?
承乾笑的更高兴,啊,以后就有专属的商州八大件厨子了!
其它的小吃货们万分的羡慕,刚刚尝了这么美味的商州美食,多么想也有一个这样的小姐姐厨子啊,专们为他们做八大件。
做红烧肘子,做鸡蛋卷子,做豆豉腊肉。
牛见虎在一边嬉皮笑脸的道,“王老伯,我听说你养儿养女最多,不止百人。你那还有没有这样合适的,也介绍一个给我啊,我接回去,一定好好供奉。”
王老伯看了看牛见虎,对这么年轻的开国伯点了点头,“若是牛将军不嫌弃,那我就叫个弟子去。”
一群小家伙这个时候终于忍不住了,纷纷也要求王老伯送个女厨子给他们。
“什么叫送,会不会说话,你们重金请一个回去还差不多。而且还得看人家愿不愿意呢!”
王老伯犹豫了一下,最后还是无法拒绝,他的弟子也多。那些人既是他的弟子,也是他的养子养女,燕归楼虽然如今生意不错,可养着这么多人也挺吃力的。一些养子长大后,往往也会带着手艺外出。
去这些公侯家中做厨子,倒也是个不错的出路。
“我把人叫来,问下他们自己的意见,若是有愿意去的,我不会阻拦!”
王老伯去叫养子们去了,牛见虎转头对李超道,“相国,在十三家,收获极丰啊,整整二十多万石粮食呢!”
第630章行者
清晨。
五更二点。
随着太极宫承天门上敲响第一声晨鼓,长安城各座城门相对的大街上街鼓齐声响应,这就是六街尘起鼓鼕鼕。
新的一天又开始了。
长安城新的一天从街鼓响起开始,然后被报童的卖报声和僧人们的天气预报声唤醒。
当晨光还在城市的面宠闪动,里坊巷陌已传来了铁牌子的敲打声,和报童清脆的叫声。
敲铁牌子的是长安城的僧人,这些人也叫行者、头陀,他们一手执铁牌子,一手用器具敲打着,沿街高叫着普度众生救苦救难诸佛菩萨之类的佛家用语。
自打夏天开始,对于天下佛寺的僧人们来说,这世间好像突然荡起了泼天的洪水,向着他们冲击而来。报纸上每期都有各种恶僧恶寺的报道,佛家的声誉一落千丈。民间百姓对于他们的态度,也在改变。
而朝廷趁机对寺庵进行清查整顿,继而颁布了佛道管理律法,颁法严格控制寺观数量、人数,禁止私建寺观,限制寺观占田数量,以免其经济过度膨胀而有害国家财政和民生。并以寺观为单位,纠治寺观中风气败坏,容留罪犯或者私自剃度的行为,并且在中央、道、州、县四级,高立僧道衙门和僧道官,做为专门的管理机构。
朝廷不再任由佛道的肆意扩张发展,而是下了一张大网,严格管束。
如今,朝廷对于僧道出家都有了严格的控制,不但性别、年龄、家庭等情况有控制,而且规定了每道、州、县的僧道尼冠的数量,严禁越限。
并且规定了僧人出家的严格审核程序,一个僧人要出家,不但得本人愿意,还得有父母均同意,还得有邻人做保,然后才能到寺观投师学习,一定期限后要到京城参加朝廷主持的度化考试,考试合格之后,还要在京城的僧道院中学习一年,成绩合格才能取得度碟。
而在京城考试、在京中学习、以及拿度碟,都要花费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