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S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唐朝好地主 > 分节阅读 46

分节阅读 46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大户带着些期望问。

张超笑了,谁都看的出来,现在粮价不稳定,粮市已经崩了,那些囤粮的商人都撑不住,许多小粮商都破产了,大量粮食被迅速抛售,这个情况下,谁还会大量囤积。

“不,我希望日升粮行就按我刚给的数字给粮就行。我有一个要求,赵家的伙计每天得把粮送到张家沟,以及各个指定的店里。”

“粮款七天一结,粮价可以按当天行市走,但我要求九折。”

赵大户眉头紧皱了起来,张超的条件可不是很好。

一般情况下,粮行当然也会给顾客送粮上门,但是得加收运费的。更何况,现在这情况下,粮款七天一结更是让赵大户难以接受,更别说还有个九折的折扣了。

“小郎君,你这未免有点趁人之危啊!”

“赵伯,你这话可就错了,我是看在咱们是灞上邻居的份上,才特别来与你谈这事的。现在粮市崩盘,多少粮商等着抛售粮食呢,这粮价一天一个价,多捂一天可就多亏许多啊。”

“粮款当天结,货到付款,没有折扣,我可以给你免费送货到指定地方。”赵大户也知道自己没多少底气。

一个月能买三千石粮的顾客,那是真正的大客户,若是维持的好了,以后还能成为长期顾客。

放过去,粮食不愁卖,赵大户倒也不太在意,可现在,不是他求人嘛。

“我也退一步,粮款五天一结,粮价依然随交易当天行市走,九五折。这是我最后的底线了,若是谈不拢,那就只能说遗憾了。”

“三天一结,九八折,免费送粮上门。”

赵大户咬牙又还了一个价。

看赵地主那副这是我最后底限的样子,张超也就知足而止。谈到这个条件,他很满意了。其实粮价几天一结,倒没什么关系,张超做的是餐饮生意,资金回笼是最快的,这算是现金流生意,并不需要什么压本钱之类的。

张超真正高兴的是那个九八折以及免费送粮上门。粮食也算是大宗商品了,一天近百石的量,一天也是一百多贯钱的买卖,九八折,也能减免两三贯钱。尤其是免费配送,可节省张超很多人力物力了。

“好,我再让一步,就按你的条件,咱们口说无凭,签个契约吧!”

第七十章捐款

程处默和秦敢全程站在张超后面充当观众,观看了整个谈判过程。

“不是说那个赵东家是个奸商吗,既然如此,为何还要跟他合作买他粮?”程处默等赵东家二人一走,立即忍不住问张超。

“那个赵大户囤积居奇,哄抬粮价,确实奸商,为富不仁。”张超对赵员外倒也没有什么认同,但说实话,无商不奸,每个商人都在追逐利润,追逐利润的最大化。

当整个关中的粮食市场都是这般混乱的时候,赵员外也不过是随波逐流罢了。再说了,做生意嘛,最主要的还是项目本身,而不是盯着交易对手的品德看。

合作对手的品德也很重要,但没重要到超过项目本身。

赵家现在处境很差,这个时候张超与他合作,正好可以占据主动地位。今天最后的谈判结果也证明了张超的想法是对的,光一个九八折,就能为张超每天拿到两三石粮食的优惠,一天两三石粮,一个月可就是上百石粮,一年呢?一年就是上千石粮啊,这个数字是很大的。

何况,现在赵家跟张超合作,是硬气不起来的,张超让他们免费配送,他们就得免费配送,这也给张超自己节约了很多成本。

拿到这么多优惠条件,换一个粮商,未必就能谈的这么顺利。赵家也算是张超仔细挑选的合作对象了,一来赵家实力还不错,能够完全供应的上张家的粮食购买需求。二来,赵家现在也有些困难,必须得重视张家这个合作商。

若是找个资本雄厚的粮商,张超一天百石粮食,未必能享受到VIP待遇。而如果找一个实力更弱点的,说不定这小粮商哪天在这崩溃的粮市里说倒就倒了,到时张超还得重新去寻找合作商。

找一个稳定的供货渠道,而且能拿到满意的优惠力度,这也不是那么容易的。

“我们买这么多粮,用的完吗?”秦敢倒是问了个实在的问题。

“民以食为天,不管穷人百姓,一顿不吃就饿的慌。这京师长安人口数十万,这么多张嘴,你知道每天得吃掉多少粮食?做餐饮吃食生意,永远不用愁没生意,当然,前提是你得做的好吃,有口碑受欢迎。”

张超现在可是有十一家饼店,而且还有不少张家沟村民每天提筐挑篮到京畿各县乡去叫卖的,此外,张家还跟许多驿站饭店酒楼有合作呢,有的是直接在张家拿货,有的是代售。

凭着已经打响名气的铁枪牌子,不但黄馍馍销量节节攀升,而且肉包子豆浆油条生煎等各种新产品,也一样卖的很好。

现在张超是不愁卖不出去的,他要考虑的是张家沟的产能有些跟不上了。

张家的白面馒头是二两一个,一石面蒸大约五百个。包子因为有馅和加水多些,普通肉包子一石面粉能做一千个。

如果一天卖出两万个馒头,就得四十石面粉了,再卖一万个肉包子,又需十石面粉。油条、生煎、饺子、馄饨等也需要不少面粉。这个销量,张超还是相信的,毕竟长安这么大市场,他也有那么多的销售渠道。

张超预订的粮食是不过过量的。

真正让张超有些头疼的还是粮价的动荡,粮食市场动荡,必然导致张家饼店的这些产品也得降价。

黄馍馍得降到三文一个,白面馒头则降到四文一个,肉包子十文三个。

不过降归降,只要张超紧盯着粮食行价,不积压粮食,那么他的利润还是能保证的,并不会受到太大的影响。

他固定自己的利润,然后在自己的成本上加上利润,变更自己的产品售价,就能立于不败之地。

但这样做,生意多少会受些影响,毕竟价格变动不断,不是什么好事情。

馍馍、包子、馒头、生煎等的利润都控制在半文钱一个左右,窝窝则利率更低些,张家所有的餐饮生意,除去面碱和火碱这块,张超估计一天能得到五万钱的利润额。

五万是纯利润,分给股东一半,张超还能得到两万五千钱。

生意做大了,利润变少了,但张超还算知足。

这两万五千钱是固定的赢利,以后细水长流,天天都有。而且,饮食这块招牌打出去,口碑做起来后,就等于有了一个很好的平台,以后能借着这名声,做更多东西。

一天两万五,一月就是七十五万,一年做好了,那也是九百万的大买卖啊。

九千贯,近万贯了。就算这个赢利有些乐观,但保守点算,一年起码总有五千贯吧。

虽不如香皂买卖和碱买卖那么暴利,可架不住量大啊,这生意天天有的做,而且这个生意,还能让许多人依靠张家,张家沟的村民,以及那些店铺的伙计们,这就是影响力。

光有钱不是影响力。

不过张超还是太年轻了些。

他只顾着想自己的利润,想自己的收益,却忘记了商人在唐朝只是贱业,在朝廷眼中只是养着的猪,等肥了就可以杀了取肉的。

唐朝确实没商税。

但不代表没其它的收费。

张超在店里想着这一年九百万的大买卖,结果市署的市吏来拜访了。

“听说三郎今日在市场,我特意就赶来了,还好没来晚。”市吏一进来就满脸笑容的向着张超笑。

“若是王大哥有事,直接跟我家铺里伙计说声说好,我亲自过去找你就是,哪用你亲自登门。”市吏虽只是小吏,可毕竟是西市里专门管理商家们的,现官不如现管,张超知道这些人的厉害。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