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222
“我同意。”于谦皱眉,问道,“你的意思是,他从我那个世界来?我觉得这不太可能,在我那个世界,魔潮已经平息很多年了,希望之星的创立者和初代领袖就是因覆灭魔潮而获得万民朝拜,成为屈指可数的大势力。再说,一个连衣服鞋子都没有的野人,说的语言也是狗屁不通,居然跟怪物用同一种……”
于谦的念叨戛然而止,他忽然理解了杨小千话中含义,舌头僵在口腔里,过了许久,这块软肉才重新找回本能,使于谦得以艰难地说出一句话:“第三个地球?”
“我想是的。”杨小千开始做他重复频率最高的动作,接着说道,“假设有这样一个地球,在很早很早以前,早到我们已知的历史未曾出现之时,就遭遇了各种入侵,又恰好有符文科技掉落在那个地球上。一些人类幸运地存活下来,并发现了神秘符文中的玄妙力量,从此开始学习运用……”
“后来,其中某个,或者某部分人带着符文科技,通过穿越门或魔潮裂缝,来到了我所在的世界,并将符文科技传授出去。”于谦撑大了眼,在这一刻,他感觉自己离答案很近,但却无法感到兴奋,因为那答案好像藏在深渊地狱里。
“再后来,轮到我们这个地球遭遇危机,希望之星的统治者通过某种方式获知此事,用那扇不完整的穿越门将你送了过来。”杨小千为这份模糊的拼图拼上最后一块,吐着烟圈说道,“万般果皆有其因,一切技术都不会是凭空冒出来的,像符文科技这种看起来堪比玄幻、魔法的未知技术,只可能是穿越者带来的,顺着这条线索一直往上追溯,早晚有一天能找到答案。”
于谦不说话,他不知道该怎么说。追溯?往哪里追溯?造出完整的穿越门,打回另一个地球,再打回第三个地球?就连本世界所遇到的变异体危机与魔潮危机都没有完全解除,如何能动员足够的力量打回去?就算费尽千辛万苦,付出无数牺牲,最终找到答案,又能如何?
“是啊,就算找到答案,又能如何?”杨小千看懂了于谦的表情,深沉叹道,“既然能有两个地球、三个地球,就可能有十个、百个、千万个、无数个。平行宇宙?镜像空间?能掌握这种技术的敌人,绝对不是我们能撼动的,即便再给地球人类一万年,不,一百万年,我们大概也无法与之匹敌。”
“一百万年?大概早就没有人类了吧,我们人类的文明太过精致脆弱。”于谦竟说出一句颇含哲理的话,“宇宙那么大,时空浩瀚无穷,在我们无法触碰无法感知的地方,不知曾有多少文明兴盛繁荣,也不知曾有多少文明消亡寂灭,谁知道会不会有哪一天,我们就突然像那些逝去的文明一样,成为沉入大海里的一颗不起眼的砂砾。”
于谦的话令杨小千默然,仅仅是地球人类数万年的发展史中,就曾出现许多耀眼一时而后转瞬间崩塌泯灭的文明。若把地球放在宇宙尺度上衡量,连成为缩影的资格都没有,砂砾沉入大海尚且要掀起一丝涟漪,地球毁灭会给宇宙留下什么印迹呢?恐怕不如汪洋大海里的一丝涟漪。
“呵。”杨小千左手夹着烟,右手伸到额头上将头发一点一点向后顺过去,带着悲凉的意味说道,“感觉一个又一个地球像是放在培养皿里的小白鼠,在不同阶段加入不同影响因素作为变量,观察结果。或许那么多个地球的出现,只不过是某个高等文明的大学生在做毕业论文,而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祈祷他答辩顺利通过,祈祷他之后能大发善心。”
“什么乱七八糟的,这可不像你。”于谦不满地瞪着杨小千,“我看你是太累了,需要好好休息一阵。”
杨小千点头,这确实不像自己,只是想到个人面对宇宙时的渺小,面对未知时的无力,心里这份无法言表的复杂感觉,太难受。
用某个老熟人的话来说,真他妈操蛋。
第一百八十六章发枪
除开这个让人深感阴寒的猜想,现实生活里还有更多操蛋的事情,不以个人意志为转移。
翌日一早,杨小千就要面对堆积如山的工作和令人头疼的麻烦。
教育改革势在必行,诸多改革方案的筛选与调整,不是坐在办公室里看看文件就能做出决定的,杨小千需要请教资深专家、考察具体情况,再以适当的调整方式使得改革方案不违反人民的利益,又能达到文主席和国家的需求。
对于一个国家而言,无论是在和平时期还是战争时期,教育永远是重中之重,文主席将如此重任托付给自己,杨小千感受到的压力异常沉重。
虽说杨小千只是教改工作的领头人,教改工作时刻受到同级与上级的监督督促,并没有足够的权力搞一言堂,但杨小千特殊的身份决定了他的权力绝不受限于官职。
“觉醒者议会就是大流氓,你跟他玩政治,他就跟你玩超能力,你跟他玩超能力,他就跟你玩政治。”
这是流传在上层某些特殊圈子里的一句戏言,从某种程度上点明了觉醒者集团的主要权力来源。即便杨小千非常抵触这个说法,但不得不承认,包括自身在内,每位觉醒者都有这种想法和做法。
正因清楚杨小千的能量究竟有多大,且觉醒者集团尚未纳入国家管控,所以没有人会触这位杨会长的霉头。
换句话说,即便杨小千不搞一言堂,也不会有人跟他顶嘴。
这并不是个好现象,杨小千不否认自己有一定的权力欲,但眼下要做的工作是进行教育改革,哪怕是一个小政策的变化也会影响到千千万万的考生,甚至彻底改变他们的人生轨迹,改写他们的未来。
此事,再怎么慎重也不为过,杨小千更希望有人能鞭策、督促以及帮助自己。
一年前,杨小千自己也是位高三学生,所以明白对于日夜备战高考的学生们而言,教改意味着什么。正因为明白,所以不敢轻易下手,这是一根难啃的骨头,杨小千至今没有找到合适的突破口,只能先从无关紧要的小细节开展工作。
11年的高考,距离现在只剩一个半月的时间,无论教改多么迫切,都不可能在这个时候宣布高考改革,那不仅会使上千万学生与老师家长陷入疯狂,还会使政府部门的公信力降到零点——即便这些都可以不在乎,工作协调也来不及,这是个浩大的工程,至少需要一两年的准备时间。
如果一切顺利,等到这次高考结束后可以放出消息,等到明年高考之前可以对考试科目及分数稍作调整,如果教改工作取得成功,那么就可以进一步开始全面教育改革。如果不成功……真要是不成功的话,杨小千大概与教改就再没有任何关系,那就是别人该头疼的问题了。在南都保卫战中,杨小千已经犯过一次严重错误,现在没有人提起,不代表大家全都把那错误忘记,如果无法顺利取得成效,接连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