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S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纵横诸朝,吐槽皇帝竟然这个样 > 第152章 亦正亦邪的裱糊匠

第152章 亦正亦邪的裱糊匠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高拱垮了,老夫终于站在了这个天下最重要的地方,甚至可以说,是最高的舞台。

老夫要完成自己许多年前的那个梦,要告诉那个天下,大明还有救,老夫就是救他们的那个人。

五件事情!

老夫这辈子就做了五件事情!

考成法,考察天下官员,对天下官员考核监督,明确他们的身份和权利,告诉他们该干什么能干什么,赏罚分明!

老夫不看其他,只看成绩,好的便升迁,不好的便贬斥乃至问罪。

老夫要让自己的命令顷刻间传遍天下各地,让他们再无拖延之心。

第二,老夫要取财有制,用财有节,查处所有横征暴敛之地,这些人的这种行为会让我大明有倾覆之危!

不仅如此,包括宫中的各种用度都要明确,一些没有必要的东西全部废除。

让宫中以身作则,天下自然争相效仿。

第三则是重用戚继光与李成梁两人。

用戚继光镇守蓟门,用李成梁镇守辽东,从山海关开始,直接到居庸关的长城之上修建三千座敌台防备北方。

然后便可以去边疆互市了。

这些都可以了之后老夫终于可以在整个大明的范围内丈量大明的土地,全部丈量。

老夫不是傻子,这户部的名单在这里摆着,这些年我大明又没有丧失什么土地,为何老夫看到的土地竟然比太祖时期少了足足的两万万亩之多!

这里面到底是谁在操弄老夫没有兴趣知道,但是老夫要一个结果。

这么多年,不说开垦荒田了,竟然还让他们减少了,这如何可以?

老夫不想知道这是怎么做到的,老夫要让他们吐出来!

这些年没人去查,因为他们本身就不干净,老夫知道,便是老夫的先生也不干净。

所以为了弥补大明的税收,就只能在普通百姓身上加各种税,不断的让没有了土地的百姓再多拿出几倍的钱粮来给那些人弥补。

老夫要改变,要做到民不加赋,而让府库充盈!

可就仅仅是这么一个前奏,老夫的门就要被人踏破了。

不管是出于什么理由,不管是出于什么想法,他们都在拼命的劝阻。

这里面甚至有老夫的家人。

是啊,谁愿意让自己手中的那些本不需要缴任何赋税的土地重现光明了?

他们劝老夫。

这么多年了,那些百姓都习惯了,为什么要改变,就让那些贱民百姓继续去做牛做马不好么。

他们说,自己为了这天下,这朝堂,付出了无数,那些百姓什么都不做平白享受了这份儿安稳的日子,他们不应该多付出一些什么吗?、

甚至还有人质问,老夫都已经做到了首辅,老夫还为什么非要这么折腾。

平素里没事就和那杨廷和一样混混日子,去批评一下官员甚至是陛下,留下一个清名,这样难不成不好么?

不好,老夫告诉了他们,不好!

老夫拒绝了所有劝说老夫的人,老夫要丈量土地,老夫要继续走下去。

他们不同意,就将他们弄下去然后换一批想上来的做。

老夫重新启用了海瑞,让他在老夫的麾下成为一把尖刀,老夫把持朝政,谁敢阻挠全都拿下!

老夫不顾一切,不择手段,终于开始了最后一步。

当年世宗皇帝还在的时候,就有人说过,想要合并赋役,但是未能推行,而老夫就给他推出去。

老夫将大明范围内所有的田赋和那些名目繁多的徭役合并在一起统一征收。

老夫要精简赋税。

之前按丁户出办徭役的方法改为按照丁数和田粮摊派,赋役负担那些除了朝廷需要征收的米麦之外全部用银两结算。

将田赋归于土地,按照亩数征收。

把那些力役变成了朝廷花钱雇役,赋役征收也不再由里长,粮长代为办理,而是由地方官员直接管理征收,缴纳入库。

这样一来那些混乱不堪的局面就会被遏制,从中渔利的家伙们也没了插手的机会。

朝廷看着官员,官员管理下面,不想死就不能再和他们互相勾结。

这就是老夫的办法。

那些乡间的士绅也没了偌大的权利,也取消了那要人命的力差。

这样一来,百姓终于可以喘一口气了。

也终于可以让这大明再次变得,田不荒芜,人不逃窜,钱粮不拖欠了。

十年啊,老夫用了十年的时间。

户部太仆寺有了四百万辆白银,太仓的存粮足足可以用十年。

这些东西,老夫觉得终于可以应对一切可能出现的灾难。

而且这个数字,会越来越多,百姓的日子,也会越来越好。

他们管老夫的办法,叫做一条鞭法。”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