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473
崔昌武说道:“齐王常言,民以食为天。我大明朝这些年灾荒连年,最缺的就是粮食。一些遭灾地方粮食价格翻了几番不止,百姓易子相食,争先投贼。所以臣以为,治国的第一步就是足食。”
“均赋之后,便要建立法庭,在乡村间树立规矩。规矩很简单,谁出力谁得益!我大明土地辽阔,地方上可以开垦的土地以亿计。只要乡间有了规矩,百姓们开垦荒地能够自己耕作不受盘剥,则无数的荒地都会变成良田。”
“开垦新田需要的农具,水车,都可以向天津购买。天津大批量生产这些东西,价格十分便宜。百姓十户人一甲联合起来,往往只要投入几十两银子就能开出几百亩田地出来。”
“有了新田,百姓们就能足食,朝廷就有了更多的田赋。zé • mín富国强的第一步便成了。”
“而这第一步的关键,就是法庭法院要公正无私,在地方上树立规矩。按齐王的话来说,只要产权一清晰,社会的效率自然会得到最大化。”
“臣执掌法纪多年,最擅长镇压奸佞铲除屑小,所以若天子以臣为辅臣,臣敢担保大江南北的法院法庭都能发挥作用,厘清地方上的种种丑恶。”
听到崔昌武的话,朱由检有些意动,抚须不语。
如果崔昌武所说的第一步能实现,他朱由检就不失为一位流芳百世的贤君了。
“第一步若成,zé • mín间再无饥荒之苦,朝廷再无流贼之忧,天下可以太平了。但仅仅是太平尚不行,还要有第二步。臣以为大明各地都要向天津看齐,让百姓不但温饱,更能富裕。”
朱由检去过天津,是知道天津的百姓有多富的。听到崔昌武说要让大明的百姓向天津看齐,他忍不住问道:“如何富民?崔相公请讲。”
崔昌武站了起来,拱手说道:“富民的关键,是要提高百姓的产出水平。市面上的人数不变,商品多了,最终百姓能享用的商品自然就会提高,百姓自然就富了。”
“对于农民来说,富裕便是要扩大耕地面积,引进齐王的农业机械。同时提高农业的亩产,从天津购买鸟粪土做肥料。”
“几年之后农民产粮提高了,就会大量消费城市生产的工业产品。”
“对于城市中的手工业者来说,就是要从天津引进先进机器开立流水线工厂。将以前需要做一个月的东西变成几个时辰就能完工的产品。可以从齐王处购买蒸汽机,用蒸汽机带动机械,大大节省人力。”
“有了工厂,衣服、家具、陶瓷、农具和各种生活用品的价格都会大降,百姓就能买得起。”
“对于乡间的闲散劳动力来说,便是要侦查开挖矿山。我大明物产丰饶,各种矿藏应有尽有。如今天津各种工业发展很快,十分缺铁矿、铜矿、铅矿、硝石、硫磺、锡矿和钨矿,我们大可以在各地开挖矿山出售矿石,一矿可富十里。”
“对于商人,则要鼓励商人发展海洋运输。同时可以仿效天津兴建铁路,在大明建设两纵两横的铁路路线,让大明各地的物产流动起来。”
崔昌武说了一会儿,停了下来,最后说道:“臣亲眼见证,齐王在天津正是如此发展,才能在十几年的时间内建设出如此富饶的一镇九省。”
听到崔昌武的话远景规划,朱由检的眼睛里不禁有些兴奋。
他突然哈哈大笑几声,抚须说道:“齐王果然得人!齐王得人啊!”...
第九百九十三章江南
南京城西城外,城门大开,迎接李兴大军的文官士绅们站满了道路的两侧。
道路的远处,两万名荷枪实弹的精锐骑兵缓缓从长江渡口北来。这些骑兵一个个穿着红色的制式军装,脚踩牛皮靴,腰上系着结实的腰带。他们头上戴着新配的钢盔,背上插着一米高的小旗。
远远望去,几万面红色旗帜在风中猎猎作响,像是一片红云。
骑兵kua • xia的战马一匹匹都是膘肥体壮,整个队伍排着长蛇阵走在官道上,那气势难以用言语形容,只可谓侵略如火,徐徐如林。
道路两侧的南京百姓看到这样的军队,又惊又怕。他们远远站在几十丈之外打量着这边,聚得密密麻麻的,倒是在道路的两侧形成了两道人墙。
李兴策马走在这支军队的最前面,趾高气扬。
此时李兴kua • xia骑得是从哥萨克那里缴获的欧洲大马,那马足有两米高,气势非凡。
和讲究实用的钟峰、李老四不同,李兴最重排场。钟峰发一封电报来说缴获了许多欧洲大马,李兴立即跟钟峰要了几十匹去,说是育种,实际上是充作自己的坐骑。
不仅李兴骑着这样的大马,李兴身边几个团长和二十个亲卫也同样骑着这样的大马。二十几匹两米高的大马压过来,让城门前的文官们十分紧张,呼吸都有些阻滞。
走到靠近城门的地方,李兴麾下的团长瞿映山说道:“伯爷,要不要下马见一见这些文官?”
李兴啐了一声,说道:“本伯奉大王诏令镇守南京,控制江南,眼官?”
“以后吾在南京,便奉大王和天子的诏命行事。哪个敢违抗天子的圣旨,本伯就率大军破城抓人!整个江南都是本伯的势力范围。这些文官,在本伯的眼里都是奴仆罪犯,本伯懒得见他们。”
瞿映山笑道:“伯爷,现在崔昌武入朝为相,天下的官员调动都听崔昌武的。要抓哪个也是崔昌武说了算,伯爷岂不是变成崔昌武的阵前驱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