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473
这些年唯一担心的就是天津和朝廷的关系。”
“这异姓王终究是不合体统的。今天你姐夫能坐得住,却不知道我儿李欢能不能坐住。”
“你姐夫是星宿下凡,处处人心向背。他在的时候天下百姓都向着他,自然是无忧无虑的。然而他若是不在了,朝廷会不会卷土重来废了天津?会不会记恨李家人的飞扬跋扈?会不会追杀我们母子?我日日担心的,就是你姐夫百年之后,李欢能不能维持住天津的人心。”
“所以你这次到朝廷去,你要多给些好处给朝廷上的大臣,多尊重天子,让朝廷看上去体面。你如果在朝廷中能建立起一些根基,拉拢一些大臣真心跟着你,以后你外甥继承了王位后也算是朝中有人,也算是有一个大的助益!”
“到时候天津内部有叔叔李兴帮衬,外部有你这个舅舅扶持,李欢这个不合大明体统的异姓王位才能坐得住。”
“否则到时候人心一散,都去巴结天子去了,天津就垮了。”
崔昌武看了看崔合,觉得自己的姐姐平日里虽然什么都不管,看上去甚至有些稀里糊涂,实则是个明白大事的人。
平日里什么都不管是因为不用管,是因为李植已经把事情办好了。但对于关键的事情,姐姐却是心细如发。
崔昌武拱手说道:“姐姐放心,崔昌武这次带着天津的资源去京城闯荡,一定为姐夫,为李欢闯出一片天地出来。”...
第九百九十二章答对
崇祯二十五年五月十一,朱由检在乾清宫见到了崔昌武。
崔昌武恭敬地朝天子行了一个跪礼,听到免礼的声音,才站了起来。
“赐座!”
崔昌武拱手说道:“臣不敢!”
朱由检见崔昌武十分拘谨,一点没有依仗李植的权势而跋扈,十分满意。他抚须说道:“崔相公何方人士?”
崔昌武答道:“天津卫城人士,和齐王是一个街坊长大的。”
朱由检点了点头,上下打量着崔昌武。
“崔相公的样貌不凡,如此英武,做我大明的辅臣倒是撑得住场面。只是看上去年轻了些,少了些上位者的威严。”
崔昌武笑了笑,说道:“圣上明鉴。为人臣者以才取,不敢言威。齐王常教导我们,要把自己的事情做好了,让百姓得利了,让国家富强了,这官便是好官。只要是一个好官,便是没有一丝官威,也能取人心。”
朱由检倒是第一次听到这样的话,琢磨了一会儿,哈哈笑了起来。
“这么说,天津的官员们不图私利?都是为百姓劳碌的?”
崔昌武拱手说道:“在天津,以前还有一些自私自利的官员。不过自从臣做了纪检组总长后,抓了几十个人,硬是把牟私利的屑小都震慑住了。如今天津的官员不说个个大公无私,但敢中饱私囊的没有了。”
朱由检抚须看了看崔昌武,似乎是在琢磨崔昌武的话。
许久,他才说道:“我大明的辅臣虽无前朝宰相的权,却有宰相的职责!若我以崔相公为辅臣,这大明该如何治理。”
崔昌武听到天子说辅臣,而不说首辅,琢磨了一会。然后他拱手说道:“如果天子以臣为辅臣,臣首先要做的是在江南均田赋。”
“所谓民富国强,士绅不纳田赋盘剥百姓,是我大明的蛀虫。只有断了士绅盘剥百姓血汗的渠道,百姓才能富裕。百姓富裕了就不会跟随流贼造反,朝廷也能收得到税收,才能养兵。”
“所以臣若为辅臣,第一件事情就是敦促齐王发兵南京,落实在南京驻兵两万的事情。而且这南京的兵马必须是骑兵,要保证能日行百里,能最快速度杀到江南的任何地方,抓捕违抗圣旨的奸佞。”
朱由检和王承恩对视了一眼,欣慰地点了点头。
显然,崔昌武已经代替李植答应了驻兵南京的事情。崔昌武显然已经接受了不做首辅而做次辅的安排,准备督促李植出兵。
有了崔昌武这句话,事情就成了一半。
朱由检笑道:“崔相公如何站着说话,坐!来人,上茶!”
崔昌武想了想,坦然坐了下去。过了一会儿,便有小宦官送上了乌龙茶。
崔昌武说道:“臣这些年跟着齐王,倒是学了一些治国的方略,请圣上明鉴!”
朱由检抚须说道:“崔相公请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