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S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叶挺传奇 > 第十四章

第十四章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从叶挺感奋的情绪看,国内如火如荼的革命势力的蓬勃发展和壮大是令他最为关注和思想斗争最为激烈的,并以此作为犀利无比的解剖刀,剖析自己的思想乃至灵魂。

是呀,不仅和他一起领导和指挥“八·一”南昌起义的朱德及陈毅在失败后并没有沉沦,没有被“盲动主义”和“军事投机”等种种大帽子所压倒,而是勇敢地面对失败,从失败中汲取教训与经验,带着剩余的队伍,转战数千里,到井冈山与毛**领导的秋收起义部队胜利会师;而且尤其使他相形见绌和自愧弗如的是与性情相投的贺龙相比,人家说日后一定要“卷土重来”,后来果然经过努力,在洪湖和湘鄂边界地区也拉起了一支工农革命武装,开辟了一块根据地。

什么事情都怕类比。可谓不比不知道,一比吓一跳。参加过南昌起义和广州起义的周恩来、朱德、贺龙、陈毅等等,那个不曾被视为败军之将,并且遭受过斥责、处罚和挫折。可是他们却没有像你叶挺一样愤愤不平,感到委屈,愤懑、失望、逃避,进而意气用事,甚至失去信仰。要革命尤其要推翻如“百足之虫,死而不僵”的旧势力,非一朝一夕能够完成、能够战而胜之的,肯定要经过无数次斗争、失败、再斗争、再失败最后取得完全的胜利之跌宕起伏的过程。而作为一个革命者,也必须具备不怕牺牲,不怕失败,百折不挠的素质。这不仅是一个人的脾气秉性问题,而且尤其是将革命视为无比崇高和无比神圣的问题。

叶挺这番对自己灵魂的解剖,愈发证实他是一个英雄。

英雄不但能够创造胜利的辉煌,而且也能敢于拷问自己的灵魂和承认自己的缺陷及错误。《训俗遗规》卷三曰:“人无圣贤,孰能无过。”但是,有“过”并不可怕,可怕是执迷不悟,知“过”不改,或一蹶不振,冥顽颜废。

从消沉中自拔出来的叶挺,为了创造多攻读一些德文版军事理论方面的书籍和争取多到周围几个国家进行考察式的实地感受,曾在柏林开了一家小餐馆,自己当大厨,头戴白色卫生帽,胸前挂着围裙,一扫昔日北伐名将的矜持,而且手端炒勺,煎炒烹炸,还主动给客人上菜端饭,难怪有的初次到餐馆吃饭的中国学生叫他“伙计”。

叶挺不但在柏林开过小饭馆,在法国首都巴黎的街头还摆过水果摊,在奥地利首都维也纳卖过豆腐和绿豆芽。据说维也纳过去很少有人吃过绿豆芽,叶挺为了将从华人手里趸来的绿豆芽尽快卖出去,并且叫洋人喜欢上绿豆芽,他事先自己制作一小盆玲珑剔透又味道极佳的绿豆芽放在若干个小盘子里,叫过路的人品尝。每天都有几十个品尝后的人一面说“0K!”,一面向叶挺伸大拇指,从而买绿豆芽的人一天比一天多,叶挺的生意也一天比一天红火。

“以身殉道不苟生,道在光明照千古。”

叶挺在听说他保定军校的同窗好友也在欧洲流亡的邓演达满怀报国之志回到国内不久就被蒋介石秘密杀害,加之共产***的反抗日本侵略者的革命浪潮风起云涌,而独夫民贼蒋介石却抛出“攘外必先安内”的fǎn • dòng政策,消极抗日,积极**,中华民族处于危亡时刻,再也按捺不住“丈夫当为国”的浓烈情怀和“男儿自有守,可杀不可苟”的一腔豪情,立刻打点行装,决心返回生于斯、养于斯的灾难深重的祖国,投入到抗日救国的严酷而崇高的斗争之中。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