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7. 告别大西北
那是他刚才就在好奇的,那店家门前一口大锅,远远看着似乎很像是麻辣烫,但凑近一点儿能闻到那个味道和麻辣烫不太一样。
郝东一开始也没察觉出来,也是搓鱼面的店家距离的比较近,他闻到味道了才发现好像里头另有乾坤。
等走近了一看果然,这里卖的可不是麻辣烫这种走到哪儿都会有的东西,这里卖的原来是糊锅。
糊锅的发源地应该算是酒泉,就在嘉峪关往南的一座小城,会在嘉峪关这里看到有卖确实不稀奇。
不过对于外地人来说,这种类似麻辣烫却又不同的食物还是很有吸引力的。尤其在看到那老板大咧咧的就往汤锅里放大麻花,好多外地人直接就啧啧称奇。
麻花这玩意儿很容易发硬,硬了之后又会特别显得油腻,爱吃的人十分爱吃,但不爱吃的人也确实都不怎么喜欢。
但是糊锅里放的麻花就不会有这种问题了。
糊锅锅底是标准鸡汤打底,加入豆粉调成糊糊状,加盐花椒胡椒酱油等等调料,其中尤其姜粉胡椒粉要大量的加,煮开之后就是底汤。
这个底汤鲜辣爽口,尤其是那股子辛辣味儿特别的提神。
吃的时候另外根据个人的喜好,可以在汤里添加面筋粉条鸡丝肉片,最后把大麻花掰碎撒到汤里一锅煮上。
捞起之后汤色微褐,一截截麻花泡在汤里,口感脆而不硬甜而不腻;本地特产的面筋一片片就像烤过的小面包片一样,一口咬下去,一包汤汁满口鲜辣;就着热滚滚辣乎乎的豆面汤,简直让人浑身都舒畅。
就是这玩意儿太顶饱,郝东本来也只是尝味道没敢多要,依然只要了一份跟戚绝分着吃,结果吃完了就觉得,好像肚子已经达到了负载量。
一时间似乎是没办法再吃下去更多的东西了,但就此回去显然是不甘心的。何况现在时间确实也还早,回去蹲在旅馆里也是没事干。
所以郝东决定先逛着,等逛到消食了自然能再继续吃。
戚绝完全就是以郝东的想法为主,任劳任怨的跟在后头提着包,享受两人难得的悠闲时光。
走了没几步,郝东就又有了新发现:驼蹄羹。
骆驼全身都是宝,活着的时候可以给予戈壁大漠中生活的人们巨大的帮助,宰杀之后也是很美味的肉类。
不过因为种种历史原因,在传统的饮食文化中,骆驼本身被赋予了更高的象征,后人觉得这是种十分智慧的生物,吃它的肉太过不厚道。
而且骆驼在曾经的年代,在饮食文化丰富的中原也不是可以轻易获得的食材,渐渐的烹饪方法也就没落了。
驼蹄羹是一道唐朝的名菜,多少年下来菜谱也早就已经失传,如今的驼蹄羹都是后人研究史料之后重新恢复出来的产品。
不过就算是现代人重新尝试的菜谱配方,味道依然十分不错。毕竟作为驼蹄羹原材料的骆驼蹄筋和驼峰,都是有名的珍馐。
当然,这是在大酒店里。
如今郝东发现的这一家,也就是路边一个小吃店的门面。
那碗驼蹄羹他一口下去就发现了,里头的料或许是有骆驼蹄筋什么的,但量绝对很小。那鲜味儿倒也不是味精,而是靠着高汤另外吊出来的。
看来路边小吃摊上的东西,终究还是没办法和酒店里的比。不过能想到用高汤,已经不算是昧着良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