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七章:一路风土,流民修路
这是蕴含着考核之意。
陆清远和自家一样,都是新科进士出身,之前并无任何管理得经验,而陆清远遭遇战祸,举家逃亡,后躲进梅花谷中,遭遇此打击后,从此颓废。虽然下定决定出山投靠,但实地里是否能称职做事并未确定。只有在武平县这样差劣的地方干出名堂来,才能够证明其堪大用。
如今陈三郎来到武平县里,一路仔细观看,见此地果然是穷山恶水,道路崎岖。
不过第二天,三人在去往县城的路上,看到了一片热火朝天的景象,却是有数以百计的人在前面干活,修路。
这些人衣装简陋,反正不管什么,三五件烂衣服套穿在身上,尽量穿得厚实,籍此御寒。他们手中拿着各种各样的工具,有锄头,有铲子,有铁锹等,在不断挖土填泥,又有割木取材的,很是忙碌。
修路是好事,记得有句老话叫“要致富,先修路”。
武平县山多,矿藏也多,陆清远主事以来,便抓住这一点,不断发动民众上山挖矿。矿藏挖出来,就得运输走,没有好路的话,得靠人力挑担,十分吃力,效率也不高,但有大路通达即可改变这个局面,能够用车,一大车矿藏,比好几个人挑担都要多得多。
现在这些修路的人,应该都是流民来着,陆清远能想到让流民来修路,确实不错。搁在以前,武平县内人口稀少,很难组织这么多劳力来做事。流民来了,倒让这问题迎刃而解。一来流民有口饭吃,不会饿死;二来县里也得了劳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