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995
全部以小一辈地人为主将。
除了华钦徐柘之外,还有臧霸之子臧艾,徐晃之子徐盖,云中太守张辽之子张虎,选锋军主帅张之子张雄……等等如是。
其中年纪最大的华钦,年方十九;最小的,就是董宥。
这一支青年军将会有什么成就?
这征讨三韩地一战,就是一次试金石。
话题在不知不觉中,已经转移到了即将开始的三韩会战上面。
诸葛瑾等人对青年军即担忧,又充满了希望。
毕竟这一战,汇聚了无数未来的精英……一旦失利,于关中绝非一件好事。
倒是董看得很开,“若区区三韩都要损兵折将,未来和曹操等关东精锐决战,他们也出不得力。”
远处,有快马疾驰而来。
马上的人,是马峤之子马良,年仅十五岁。
他并没有在三学就,而是一直追随这父亲马峤。
相比之下,马良的四个弟弟,如今全都在三学之中,年纪最大地,已经是郡学一年生。
马良在年初时,被董掉入大都督府内,担任门下从事。
这是一个非常奇妙地职位,凡是在这个职位上呆过的人,如今大都受到了董地重用。
如黄叙庞统,阎圃法正。
当人们听说马峤的长子马良被征辟门下从事的时候,无不感到万分羡慕。
谁都知道,这是一块敲门砖。
至于董为什么征辟马良?虽然不愿意承认,终归是受了演义的影响。
马氏五常,白眉最良!
马良飞马疾驰,来到了董面前,甩蹬离鞍。
“启禀大都督,大事不好了!”
董等人闻听,不由得一怔。
诸葛瑾连忙问道:“马良,你莫着急,出了什么事?慢慢说来。”
马良气喘吁吁,抹去了额头上的汗水。
“廷尉闵大人,辰时率领人马突然围困了长安令府衙,将长安令刘先及家小,全部缉拿。”
“什么?”
董不由得吃了一惊,看着马良,急忙问道:“闵大人为何缉拿刘先,又奉了何人之命?”
马良说:“闵大人说,刘先私通逆匪,密谋作乱。
并且在刘大人的书房中,搜出通逆信函数封……如今,刘先已经被下了天牢,宗正刘和带领宗室,围堵大理,说闵大人是栽赃陷害。”
刘和,前幽州牧刘虞之子。
董一蹙眉,看了看身边众人。
闵贡和他的交情非常好,而且属于董系一脉中人,这一点大家都心知肚明。
刘先通逆?
事情恐怕没有这么简单吧……
不知为何,董的脑海中又不自觉的浮现出贾诩的身影。
难道说,此事和军师有关系?
第四四二章如此简单
刘和是皇亲国戚,而且从辈分上来说,是长安天子刘辨的长辈,世称之为皇叔。
皇权强盛时,只这个称呼,就足以吓死个人。
不过如今汉室衰弱,别说是皇叔,就算是天子,若手中没有兵权,没有实力的话,又有谁会高看你几分?了不起在表面上,尊敬一下。
刘和不是天子,手中更没有半分实权。
就连他这个皇叔的称号,也是别人赠与。
可有的时候,有些人永远无法认清楚自己的处境。
刘和正是这样的人!
事实上,不仅仅是刘和。
当刘辨在长安登基以后,许多失去了根基的宗室,都觉得汉室将重新崛起。
当然,如何崛起?并非他们应该考虑的事情……他们只在乎他们将获得什么权利。
可惜……当一个个破落的宗室抵达长安后,却发现他们什么都得不到。
除了一个虚无的头衔之外,他们甚至比不上长安城一个普通的官吏。
这心中自然很不舒服。
特别是董手掌天下兵马,长安城中人只知董的巨魔令,而无人识圣旨为何物。
这在宗室看来,绝对无法容忍。
于是一个个针对董的歹毒心思,终变作了实际的行动。
“刘先为长安令,尔等无凭无据,为何将他缉拿?闵贡已年过四旬。
面带着笑容,对刘和等人地叫嚣,恍若未曾听见。
曾担任河南尹,后来更因为心向刘辨而被董卓罢免官职。
作为一个弘农王府的小吏追随刘辨,一直到今日的廷尉。
也因为这原因,刘辨对闵贡非常的看重,委任为执掌刑律的廷尉。
“皇叔。
下官并非无凭无据。
而是得到密报……刘先私通逆匪,有谋逆之嫌。
下官也确是在刘大人的书房中发现了他与刘景升互通的信笺,其中不泛大逆不道之言论。
至于是否如皇叔所言,刘大人是被栽赃陷害,下官尚未掌握证据。
但在此之前,刘大人怕要暂时委屈一下。”
闵贡言辞颇有条理。
不卑不亢。
刘和虽然是一肚子地火气,偏偏没有办法,气呼呼地坐在一旁,瞪着闵贡半晌说不出话来。
闵贡接着说:“皇叔放心,刘大人如果是被冤枉,下官一定会还他清白。
但如果确有其事……”
“既然如此,何不先放其家人?”
刘和退而求次道。
闵贡摇头:“怕是不行……刘先在未洗脱嫌疑之前,家眷将由督察院看护。”
刘和面颊抽搐了几下,想要再开口说些什么,可话到了嘴边。
却又不知道该说些什么?就在这时候,只听堂外有人高呼:“大都督到!”
刘和心知,董一来。
更别想救出刘先。
气冲冲的站起来,带着一干宗室甩袖走了出去。
迎面正看到董那魁梧的身形,刘和忍不住啐了一口,理也不理董。
无礼的举动,董自然看得清楚。
对于刘和。
他也不需要给什么好脸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