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735
做个花花公子。
“绿儿,此事就不要再说了!倒是你,我整天在军营中,把你一个人留在家里,实在是有些……不如这样,有时间出去走走。
我听人说。
建春门外有一个犬市。
你不是最喜欢狗吗?去看看,若有中意的就买回来,在家里也好有个解闷的玩物。”
薰绿满心欢喜,笑纳了董俷地这份体贴。
“对了,此前咱们在安喜县俘虏的甘氏,求见相公。”
“甘氏?那个甘氏?”
“就是相公所说的那个一只耳的夫人,甘夫人。
她早些日子对我说,想求见相公。”
刘备的家人……
薰俷轻轻的拍了拍额头。
这些日子忙于鸾卫营的事情,几乎把刘玄德家眷的事情都忘记了。
“她们,都还老实吧。”
“都还算好……老夫人衣食无忧。
只是有些害怕。
甘夫人曾问过我几次,想知道相公你究竟想要如何处置她们?那甘夫人的年纪不算大,可行事嘛。
却颇为稳重。”
此甘夫人,是否是历史上那个生了阿斗的甘夫人?
薰俷也不清楚。
捶了捶前额,董俷说:“这样吧,我这些日子实在没空。
等鸾卫营地事情稳定一些,我自会去见她。
好了,我现在要出去了。
过些日子。
大哥的妻儿要过来。
你让唐周收拾一些房间,最好给大哥一个单独的院落……他一家人团聚。
也着实不易。”
的确,典韦自从和董俷结识,几乎一直是在漂泊动荡中。
好不容易黄巾之乱平定,原以为能安稳些,却随后就和董俷来到了阳。
今后,可能会有些平静的日子。
让他们一家老小团聚,享受一些快乐,也是正常。
薰俷骑了马,带着沙摩柯和巨魔士,向鸾卫营急驰而去。
******
日子过的很快,转眼间又是一个月。
渔阳的张举叛乱,在公孙瓒凶猛的打击下,很快就尘埃落定,没了动静。
三辅之地的胡人之乱,在太尉张温的指挥下,也是步步为营,逐渐地退回了河套。
但是在凉州,羌人之乱却越演越烈。
可谓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韩遂在积石山下,聚集里溃败的人马,达数万之重。
同时和北宫伯玉摒弃前嫌,再次联手合作。
以河谷为界,双方展开了拉锯式的战斗,一时间形成了僵持地阶段。
这并非是董卓无能,而是战场上的情况,总是瞬息万变。
自三辅之地退下来的边章、李文侯部,和韩遂、北宫伯玉遥相呼应,成夹击之势。
薰卓手中七万凉州铁骑,加上先零等归化羌人,总兵力共十五万。
可相比起反叛的羌人而言,依然有些不足。
先零等归化羌人,被边章和李文侯死死缠住,无法腾出手来。
董卓手中的七万大军,同时要面对韩遂和湟中羌人两部,压力非常大。
而长安张温的手中,有十万大军。
却偏偏不肯出兵,屯兵于三辅。
对外宣称,三辅胡人之乱尚未平息。
但明白人却能看出,张温这是故意为之。
一方面叫嚣三辅狼烟动荡,一方面却又送来地功劳簿。
这里面地猫腻,令人寻味。
而在这功劳簿中,有一个名字引起了董俷地注意。
孙坚,孙文台!
英雄楼内,曹操兴致勃勃的说:“西平,没想到这吴郡还有如此英雄人物,当真了得。”
薰俷却沉吟不语,想着心事。
孙坚,这头江东猛虎终于出现了……
当初孙坚在宛县受辱地事情,董俷并不是很了解。
当时的江东猛虎。
不过是一只病猫而已。
薰卓不屑于提及此人,其他人自然也不会主动说出来。
否则,如果当时董俷知道孙坚曾在宛县出现,定然不惜一切的将此人斩杀。
可如今……
“孟德兄,这孙文台,不可小觑!”
没头没脑地一句,让曹操有点糊涂了。
“什么不可小觑?”
“啊,我是说,孙坚是个厉害的家伙。”
“没错。
没错!”
曹操饮了一觞酒,笑呵呵的说:“这家伙把和连打得好生凄惨,的确是个厉害的主儿。
我大汉能有此猛将,实乃大幸啊。”
在酒桌旁,还有两人。
一个是黄门侍郎荀攸,另一个是阳北都尉谢援。
此人也是出身北地大族谢氏,于其兄谢坚并称之为扶风双谢,颇有名行。
谢援曾经也担任过黄门侍郎,并娶了皇甫嵩的女儿为妻。
皇甫嵩死后,颍川战事的失利就被推到了他的身上。
连带着作为女婿的谢援,也受到牵连。
如今虽然是北都尉,可实际上,一点实权都没有。
毕竟,谢援不是曹操,也没有曹操地那种胆魄。
听了曹操的话,谢援淡淡一笑:“依我之见,非是孙坚勇武,实和连无能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