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504
地高。
出身于书香门第的黄月英,对此也非常的注重。
故而对她的作品也是很不满意。
“去年,爹爹曾来了一次,也提出了这方面的问题。
所以,我就在想,怎么解决呢?”
黄月英笑嘻嘻的说:“不过,我真的很利害,终于想出了解决问题的方法。
董大哥,你看……我请蒲元帮忙,用胶泥做出了许多规格一致的毛坯。
在一端刻上反体的阳文,用火烧硬。
同样的文字,我可以烧出许多,然后按照文章进行排列,套在专门制作的模板上面……”
董一开始,听得晕晕乎乎,有点听不明白其中的奥妙。
可是随着黄月英的操作,他渐渐的看出了一些门道。
心里面不由得咯噔了一下,吃惊的向黄月英看去。
这……莫非就是传说中的活字印刷?
第四三四章一大步
在华夏文明的体系当中,印刷术无疑是占据了举足轻重的一个部分,更被称作四大发明之
但实际上呢?
印刷术准确的出现时间,大致是在隋唐之交,而且其中经过了两个发展阶段:雕版印刷和活字印刷。
从雕版印刷至活字印刷,中间有经历了六百年,而后逐渐的发展,直至达到成熟。
黄月英在去年完成的印刷术,就是雕版印刷术的雏形。
但正如她所说的那样,雕版印刷术存在着不少严重的缺陷。
除了她所说的三个问题之外,还有一个非常大的缺点,那就是当进行大部头书籍印刷的时候,所需花费的成本无法估量。
道德经,洋洋五千字,好办……
可是论语、礼记、尚书、春秋左传等书籍,却是士子们研的根本,印刷起来非常的麻烦。
如果换做一个普通的工匠,在研发出雕版印刷术之后,一般不会继续深究。
但是黄月英不一样。
她具有这学者一般的严谨,同时又有寻常工匠所不具备的研究精神。
所以在发现了雕版印刷术的缺点之后,就立刻试图寻找新的方法,进行改善。
黄月英笑嘻嘻的说:“其实,这种方法在秦始皇时期就已经具有了雏形。
我在查阅典籍资料的时候,发现秦始皇在统一六国度量衡器的时候,曾经在陶量器上用木戳印四十字的诏书。
也正是这条记载,让我产生了灵感……董大哥,如果把这种方法推行。
那么天下士子定会归心。”
说出这番话的时候,黄月英用黑乎乎地小手抹了一下额前散发。
本已擦干净的脸上,一下子有多了几道黑色的灰痕。
看得出,她很疲惫。
此刻之所以还能兴致勃勃的谈论她的发明创作,完全是靠着一股子欢喜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