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392
劭坐下,随口似的询问道:“伯良,你年纪和我相差不多,居然有五个孩子了?多大了?”
马峤放下了一件心事,也变得开朗许多。
闻听董俷询问,当下回答道:“倒是让主公笑话了……峤长子名良,年方九岁;次子名静,三子名季,四子名通,却是一胎三子,相差不过一个时辰,都才七岁。
幼子名谡,却是个鬼机灵,年方六岁……”
薰俷原本也只是随口一问,并没有放在心上。
长子名良,那就是叫马良喽……这个名字好像有些耳熟,但却想不起来这出处。
居然是个三胞胎,马季……哈,听上去好像后世的相声大师;马静、马通?很陌生。
幼子名禝!
马禝?
薰俷地眼睛顿时瞪大了!
慢着慢着,马良、马禝……马氏五常,白眉最良?
“竟是马氏五常?”
要说起来,董俷已经见过了许多名人,早已经麻木了。
可这不经意中,居然发现眼前这人居然也是名人之老爹。
还是有点忍不住,说出了六个字,又立刻闭上嘴巴。
可这六个字,却让马峤吓了一跳。
为什么呢?
这古人啊,虽然有弱冠方有字的习俗。
可很多时候,还是把这字按照族谱早早定下。
按照马氏的族谱,马峤儿子的表字当中,当有‘常’这一子。
又按照传统的伯、仲、叔、季、幼,所以早早的就订下了五个儿子的表字。
一俟成人,就会赐予。
这表字,其实也是有规律可循。
比如董卓兄弟三人,也是按照这规律而行。
董擢叫伯颖,董卓要仲颍,薰旻叫叔颖。
这并没有什么奇怪,可董俷怎么知道,我儿子的表字里,有‘常’字?
马峤张大了嘴巴,半天说不出话来。
薰俷也算是在这年代生活了许久,说漏了嘴之后,立刻就意识到了。
有心解释一番,可又不知道从何说起。
索性也就不解释了,目光向黄劭看去,期盼他来解围。
也算是跟随董俷久了!
黄劭自然能领会董俷的意思,忙岔开了话题,“主公,小儿去了汉安的话,不要让他马上进太学。
依我之见,还是让他先进乡学。
将来能否有出息,看他自己的本事。”
这一句话,却说的马峤心生惭愧。
他原本是想要让孩子直接进太学,可看看人家老黄,再看看自己……
这话题一转开,也就忘记了刚才的事情。
三人在书房中又说了很久,把这三学,渐渐的勾勒出了一个轮廓。
董俷轻呼了一口气,不管怎么说,算是了了一桩心事。
第三三0章西域二三事(完)
言道:沉默是金!
薰俷是自家事自家知,他有多少本事,心里清楚的很。
黄劭的身体慢慢的好转起来,这是一个连马真都没有想到的奇迹。
虽然还是会经常性的感到腹痛,而且痛起来的时候,就好像是穿肠破肚一样,可还是活过来了。
原因?
马真说不清楚。
也许是那三学之事,让黄劭生了牵挂吧。
不过在好的时候,黄劭就拉着马峤董俷,讨论三学的细节问题。
怎么编教材,那教材改达到什么样的程度……等等诸如此类的问题,让董俷是一个头两个大。
大多数时候,他都保持沉默。
不是矜持,却是因为他实在不知答案。
上一世,老人们曾教导过:当你不知道该怎么说的时候,你就保持沉默。
薰俷就是这么做的!
有趣的是,即便是他保持沉默,可往往一个眼神,一个动作,却会让黄劭马峤生出许多的灵感来。
这也就越发的让马峤感到:自家主公,实在是高人行事,高深莫测啊!
薰俷,是哭笑不得……
黄劭的病情好转一些之后,随着董俷出发了。
马峤继续留在池,打理屯田事宜之外,还担负了一个重任。
那就是将他们所讨论出来的成果,尽快的系统归纳,以公文的形式,城堡戍县都护府,以进行商讨。
反正已经和自己没有关系了!
薰俷是忙不迭的带着黄劭,赶赴汉安。
此次去汉安城。
一方面是为了让黄劭好好休息,另一方面还要向刘辨做个述职。
当然了,这不是刘辨要求。
相反,让董俷去汉安城,还是贾诩和李儒地建议。
说穿了,就是面子问题。
不管怎么说,董俷现在还是汉臣,面子上就要顾及圆满。
******
汉安城。
高六丈。
面积丝毫不逊色于阳。
作为刘辨的王治。
自然不能等闲对待。
虽然这个城市的人口目前还不足十万,可董俷相信,总有一天,这将会成为西域最繁华的王城,丝毫不逊色于阳的大城市。
对于这一点,不仅仅是董俷相信,包括刘辨在内的。
所有人都相信。
汉安城完全是依照着阳的形式来兴建。
马面围墙,青石大道。
共有十二个城门,而其中最大的城门,就叫做戍门。
连接戍门地街道,名叫玉大道。
之所以叫这个名字,却是为了纪念董俷地大姐,董玉。
说起来这条玉大道,是有一番争论地。
当初命名的时候。
羊续是想要依照长安的主街。
朱雀大街而命名,而蔡却是想要用阳的街道名称。
反正一个人一个主意,老先生们都想要在这条街道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