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307
野马场,断绝了西凉军的战马。
—
西凉军若无战马,则名不其实。
所以,一俟马腾稳定下来,肯定会攻打张掖。
就算他不打,董卓也会命他攻打。
这一点,董俷早已经派人秘密通知了陈到。
就在二人考虑是否要重筑居延城的时候,韩德大步流星的冲了进来。
“大人,主公有信来!”
陈到闻听一怔,连忙大声道:“快快给我!”
接过信,他一目三行的扫视一遍,脸上突然洋溢出灿烂的笑容,转手交给了贾诩。
陈到轻声说:“主公这是要大干一场啊!”
贾诩看了看信,“叔至,你出兵攻占张掖居延属国,再死守稽落山,任务可不轻啊。”
说着,他命人展开地图,“稽落山与峻稽岭之间,无险可守,你占领这里之后,将面临两面夹击的局面。
抛开于扶罗垂死挣扎不说,你将会面临北匈奴的凶猛攻击……除非,你能在六十天内抵达此地,并建筑一城,否则很难完成主公地任务。”
不由自主的又看了一眼那模型,贾诩眼睛突然一亮。
“上次费沃说,以他所说的那种什么土,能够在多久凝固?”
陈到先是一怔,旋即明白了贾诩的意思,“先生地意思是说,用那种材料来完成?”
“若要完成任务,就必须在此地建城。
费沃既然说能够在三十日草筑一城,当可以尝试。
我立刻派人前往敦煌,请卢公派贺齐牵制住居延属国的注意力。
而你率领你这支……哦,主公命名为踏白军,绕过居延属国,抵达稽落山,估计要二十天时间。
你带上费沃,火速在此建筑一城,只需这样,如此……则大功告成。
我会命裴元绍、董弃二人自酒泉出兵,配合公苗占领居延属国,为叔至打通一条道路。”
说完之后,贾诩又摇摇头,“不过还是有些冒险啊!”
陈到闻听大笑,“当日先生和主公在阳城下,不是更凶险?有道是养兵千日,用兵一时。
主公此次点名让我出击,我怎么也要为主公完成这个任务,先生放心。”
******
就在张掖开始行动的时候,扬州和交州,也爆发了一场激烈的冲突。
其中缘由,有各种各样。
总体而言就是一句话:交州大族士家,企图谋取扬州。
而扬州牧秦,自然不会答应。
双方的冲突不断升级,并且很快的引发出大规模的战斗。
位于吴郡富春县的一所大宅当中,孙策手舞长枪,在演武场中纵横驰骋,大枪虎虎生风,水泼不进。
一个中年人,从演武场外走进来。
在他身后,程普的神色显得是无比激动。
“舅舅,您怎么了?”
孙策眼角余光,看到了那中年人,不由得惊喜非常,收起大枪,跳下马飞快跑来。
一晃快过去了一年,孙策看上去比当年沉稳了百倍,喜怒不形于色。
这中年人,正是孙策的舅父,也就是孙坚的妻弟吴景,如今是在豫章担任太守职务。
吴景拍了拍孙策的肩膀,“我孙家狮儿,又结实了!”
这原本是一句夸奖的话语,可是听在孙策耳中,却变得格外刺耳。
狮儿,他当得起狮儿这两个字吗?连自己的父亲都保护不得,如何与那薰家狮儿相提并论呢?
看出了孙策心中的伤感,吴景也知道自己说错了话。
“策,我今日前来,是有一件重要的事情要告知与你。”
“不知何时?”
“扬交乱起,秦大人如今重病在卧,有些力不从心。
他征召各郡强勇参战,我拟借此机会,举你为孝廉,赴交州出战。
若能立下功勋,则秦大人定然会予以提携……我知道你想报仇,如今正是你重振孙家威风的时候。
此次,我还为你找来了一个伙伴。”
“伙伴?谁?”
孙策从小醉心兵事武艺,可以说,并没有认识什么朋友。
疑惑的看着吴景,不明白舅父说的伙伴,究竟是什么人物?
吴景一笑,“此人是庐江太守陆康所举荐,你曾与之交往,就是那舒城的周家小子。”
孙策不由得心中一喜,“舅父是说,周瑜?”
“正是此人!”吴景点头正色道:“周瑜熟兵书,颇有谋略,而且气度非凡,实大家子。
此次他前去交州,也是为了多一些历练。
有他相助,你一定可以建立奇功。”
孙策笑了,“既然如此,我愿听从舅父之命!”
第二六一章鸡鹿塞(一)
书-尧典》中有这样一句话:北方申命和叔,宅
这一句话,足以体现出朔方的风情。
自从卫青破匈奴,夺取了河水南岸土地之后,朔方郡就存在于大汉的版图之中,只是在东汉时期,随着朔方郡的治所被迁移至临戎,朔方已经不复存在。
名义上,朔方郡属并州,可实际上呢,为南匈奴占据。
虽然已经进入冬季,可是河套地区的水草,依然肥美。
草地上长满了沙冬青、三叶草,黑麦草等常绿牧草,给这朔风阵阵的塞北,平添了一抹生机。
薰俷站在一片一人多高的丛林中,静静的观望着那些四处啃噬牧草的牛羊。
身后,五百巨魔士全部半蹲与草丛中,战马也悄然肃立,口衔枚,不发半点声息。
四头雪鬼,匍匐在董俷的身边。
阴森的赤眸,紧盯着草原上的牛羊。
多么和谐的景象啊!
天蓝蓝的,牧歌悠扬,令人心醉神驰。
薰俷突然问道:“羊衜,我曾听过一句言语,叫做河水百害,唯利一套。
害百万汉民而形成了这么一片肥美土地,为什么要把这里,交给一群异族来休养生息?”
在董俷的另一边,半蹲着一个披挂铠甲的青年。
听闻董俷的问话之后,羊衜摇头正色道:“非是休养生息,而是要使其归附。
自南匈奴投降之后。
将其安置在此处,一方面便于管理,一方面可以彰显我大汉宽宏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