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七十二章 大示恩爱,时日无多
甚至有人暗中揣测,楚王重前那番作态,多少还是有些“沽名钓誉”,为的是博得世人“重情重义”的赞誉,也许并没想到王妃能平安归来,接下来王妃的下场与处境,才真能说明问题。
有的心中暗自笃定,就算楚王顾忌人言,不至主动弃妇,也许王妃因为被掳已是惊惧兼加“身染重疾”,不过多久就会香消玉殒,更有可能在天家的逼压下,楚王最终妥协于“忠孝”不得不停妻另娶,当然,也有可能王妃自觉自愿恳请下堂,从此青灯古佛,只保性命。
总之,权贵们尽管纷纷递帖拜贺,其实都不以为会得到楚王的立即回应。
但楚王府却在次日就有宣告,深感诸贵对王妃归来的敬贺之谊,为了答谢诸贵,楚王与王妃定于十日后设宴,答请道贺诸家。
与之同时,楚王还将在城郊白云寺设十日法会,行布施、放生、义诊等针对民众佛徒之善事,以谢皇天先祖庇佑王妃平安归来。
此消息一经公布,再度让全城沸腾,勋贵们颇为诧异楚王非同一般的高调,平民百姓却都对布施、义诊的法会称颂不已。
及到庆宴当日,楚王府门前自是车水马龙、宾客如云。
楚州远离京都,民风相较锦阳而言更为开放,普通贵族往常设宴也没有讲究一定得男女分席,但大家普遍认为楚王到底是在京中长住,身份又不同一般,应当不会“入乡随俗”,而是照循京都庆宴惯例,便纷纷叮嘱女眷,切莫不知趣地追问王妃被掳经历,更不能表现出任何诋诟鄙夷的情态——楚王行事一贯简敛,这回如此张扬,可见传言不虚,楚王待王妃必定爱重。王妃今后是否会遭皇室问责不是大家关注的事,眼下一定要奉承讨好,不能开罪楚王。
哪知宾客们一入王府,却并没男女分流,而是被司仪一并迎往宴厅,大家这才醒悟过来楚王是要携王妃同席宴客。
那一日,与宴宾客亲眼目睹了楚王与王妃携手而出,并肩共坐上席,笑语妍妍地举盏答客。
一个气宇轩昂,温文尔雅,虽威严不露但惊才逸绝实不容人小觑,一个端仪雅姿、丽质天成,频笑间明眸善睐使人如沐春风。
举宴宾客一时难以将目光移向别处,似乎那些琴瑟弦唱、婀娜舞姿尽都沦为黯淡,唯有上座一双夫妻,时而四目相交、会心一笑的心意相通成为关注焦点,让人心生羡慕。
没有人认为世俗礼规能将这对光风霁月的眷侣分开。
没有人再怀疑楚王是惺惺作态,言不对心,也没有人再质疑落落大方的楚王妃遭受过不堪启齿的污糟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