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六章 改制在即,谁将作乱
“父皇,两位阁部所拟新制固然详尽,不过儿臣以为,若是在朝议时提出,未免会引争议激烈,新制尚未施行,朝堂便又不宁。”
天子略一挑眉:“哦?那太子认为应当如何。”
太子起身,杏黄纱罗上,朱蟒四爪腾空,颇显威武。
“或者先应召开殿议,先让中书省诸位商讨通过,如此,将施新政一事即会传扬,或许有摁捺不住者会结党联名,预备生乱,儿臣以为,应当趁着他们未成势时,对领头作乱者痛加打击以为震慑,再宣朝议,便不会有争论之声。”
虞沨唇角一抿,默然不语——这法子虽不算光明正大,却能有效地抑制世家群起反对,先让显赫之族听闻风声有所准备,试探哪些人欲保权势反对新制,施行打击威胁,以强势手段让众人噤声,得保新制顺利实施。
倘若直接在朝议提出,大族出身的朝臣一旦群起反对,天子受“广讷谏言”之拘,若是乾坤独断,未免有“武断”之嫌,可这么一争执,说不定得拖个一年半载,也许还会牵涉广泛,大不利于新制顺利施行。
眼下中书省任职者,无论勋贵抑或世家,皆是显赫豪门,太子提出先召殿议,意在先得两相赞同,如此,大族便不会明目张胆地违逆圣意,那些出来跳梁者,多为不学无术,只凭缔势攀高保家族荣华的庸人,但于政事上并无建树的太子,这回如何能洞悉秦相不会反驳?
虞沨十分疑惑,这不像太子能想出的计策,倒有些像三皇子的手段。
但三皇子这时,看向太子的目光也十考量。
虞沨心中一沉。
却听天子说道:“这是太子的见解?”语气里似乎有些怪异,眼底有隐隐有阴冷滑过。
太子却没发觉:“是儿臣浅见,并,一旦施行科举,礼部职权日重,儿臣以为,现任礼部尚书才华平庸,不能担当重任,应另择贤良之人。”
天子眉宇一扬:“太子有合适的人选?”
“禀父皇,儿臣认为此人非但要才德兼备,更得出身自名符其实簪缨诗书之族,才能为天下士子典范,掌取士一事。”
虞沨眼角一挑,心情更是沉重。
果然便听太子说道:“青州卫氏,堪当此任,必能服众。”
天子轻笑:“卫氏一族隐退已久,想不到太子尚且记得。”
这话怎么听都有些诡异。
四皇子眉棱一动,忍不住唇角一抿。
三皇子神色自若。
福王看了一眼虞沨,有些担忧。
“远扬,你怎么说?”天子问道。
虞沨心下暗叹,卫氏一族是年代最为悠久的世家望族,更重要的是在大隆建国之后尤其“清白”,与贵族皆无来往,既有威望,也可避免结党营私,的确是最适合贯彻新制的人选,虞沨料到圣上会起意,这才预先一步劝说外家入仕,可卫氏连敷衍都没有一句,直接漠视了这个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