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380
更叫人唏嘘的是,南宋自文帝后陷入内耗,再无力北伐,后被萧氏所代。
河风似乎大了些,吹动李从璟身上的盘龙袍猎猎作响,他无言良久,吟道:“千古江山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可堪回首”再也吟不下去。
元嘉新政,也曾轰轰烈烈、名动一时,而这其间又有多少争斗、血泪但在后世眼中,也不过落得“元嘉草草”四字评价。
莫离、王朴面面相觑,既惊叹于李从璟的诗情,又为其沉重内容所震,一时无言。
忽的,李从璟一甩手,似是甩掉了这些沉痛,眼中豪气又生,语调铿锵道:“文治之目的,是为武功。若忘却这一点,文治之后,天下臣民虽富庶而会失去血性,天下虽能有士子学士多不可数,而能百战定江山之兵将再难寻得。文道昌盛,需得以武力为后盾,若不如此,面对异国强兵,所谓文昌财厚,不过是为他人作嫁衣裳罢了。得此道者,王朝大兴,若汉武唐宗,失此道者,王朝覆灭”
他转顾莫离、王朴等人,手指东方,朗声道:“诸君,文治武功,你我皆应紧握在手,如此,大唐方能永兴诸君,且随孤行,为大唐文治之先锋”
众人闻言豪气大增,皆行礼而有奋然之色:“愿随秦王行,为大唐文治之先锋”
为此番滑、濮之行,李从璟准备良久,桃夭夭本人也早已先行一步。
昨日,李嗣源秘授李从璟调兵虎符,可视情况调遣各镇镇军。
如今大唐最有权势的皇帝与皇子,为此事如此劳神费心,凡此种种,自然不会是无的放矢,这预示着李从璟这趟东行,必定会是云波诡谲,大有一番风浪。
而秦王此行,日后也会在史书中留下一笔浓墨重彩,因为它掀开了赫赫有名的“天成新政”之序幕
月黑风高。
长兴坊临近皇宫,位置显赫,因而多为当朝显贵gāo • guān府宅所在之地。一般而言,观府宅之大小、堂皇程度,便能断定主人地位如何。
一辆马车穿街走巷,停在一座府宅角门处。车还未停稳,前侧帘子便被掀开,一个臃肿的身体从车厢里钻出来,急急忙忙下车。因为他脚步太匆忙的缘故,仆役没有扶稳,他一个踉跄,差些摔倒。
这人恼火的骂了一句,声音压得很低,似乎怕惊动什么一般,又使劲儿踹了仆役一脚。来不及整理稍显不整的衣襟,此人疾步走进角门,往府中去了。
这座府宅,堂皇富丽,混若一座宫殿,在整个洛阳城,除却皇宫,再难有比它更显贵的所在了。据门房的门子私下嚼舌根说起,便是连那秦王府,也不见得有这座府宅奢华。说这话的时候,门子仰首挺胸,与有荣焉,眼底淌过对秦王府的轻视,那副傲然之气,倒仿佛这府邸是他的一般。
府宅主人安重诲正在书房秉烛夜读。
安重诲原本只是粗通文墨,并无多深的学识,李嗣源继位之初,本是他为李嗣源诵读奏章,奈何奏折上的文字他也并非都认得,不免感到捉襟见肘,这才有冯道为端明殿学士之事。
然而人性就是,当你心底藏有自卑时,你越缺少什么便会越炫耀什么。
安重诲接见访客多在书房,并时常做出一副正在读书的模样,就是为给来访者一副很有学识的印象,潜台词无非:本公读书多,你可别想诓我。
当然,作为当朝检校司空、左领军大将军、兵部尚书,深受君宠,位极尊崇,他需要向人展示他勤于读书、学识深厚的一面哪怕他没有。
今夜来访者是孔循。
两人对坐,自有仆役奉上茶水点心。
孔循长舒一口气,露出欣喜之色,“天可怜见,那位煞星可算是走了。”
安重诲放下茶碗,不悦道:“孔大人,你这是什么话,何为煞星身为臣子,言辞岂能这般不敬”
“是,是,任公教训的是”孔循连连赔笑,翻过这篇,正色道:“安公,秦王可不是善茬,这回他离京,对我们来说可是天大的好事,你我正好借此机会好生谋划,想想如何对付他,给他一个措手不及”
“孔大人,你又错了”安重诲道。
“这下官何处又错了”孔循百思不得其解,细细想来,自以为找到根由,忙改口道:“秦王殿下,秦王殿下”
安重诲老神在在的摇头,认真的对孔循道:“秦王乃是龙子,你我身为人臣,哪有对付皇子之理你我与秦王之间,可是没有本分私人恩怨,这一点,孔大人要弄清楚”
“是,是,还是安公心如明镜”孔循连连点头,“是下官错了”
眼眸转了转,孔循问道:“安公,如今李琪已为宰相,这对江山社稷可不是件好事,此事已经无法挽回,但终究让你我知晓了秦王的心思。秦王昨日会荐李琪为相,日后不知还会做出何种有伤国本的事情来,安公,未雨绸缪,我等该何以应对”
安重诲挺直腰杆稳坐不动,微眯着眼,这让他显得任何时候都在俯瞰、睥睨眼前的人,听了孔循之言,安重诲不急不缓道:“本公早已说了,身为人臣,没有与皇子为难的道理。秦王殿下素来有功于国,威望甚重,又得陛下信任,他要做什么事,你我如何拦得住”
十九明君可辅臣非才不觅房杜觅启诵(10)
孔循不曾想安重诲竟是这般回答,大惊失色,“安公此言何意,难道我等就眼睁睁看秦王掌控朝堂,打压我等不,危害社稷,而无动于衷吗安公,这这可非为臣之道啊”
“你急什么”安重诲瞥了孔循一眼,很不满对方的慌乱,也不顾对方脸上的焦急之色,依旧不紧不慢的说道:“大唐并非只有一个皇子,你我身为人臣,不便对秦王如何,难道其他的皇子也是如此”
孔循顿时眼前一亮。
扶持其他皇子上位与李从璟相抗衡,既避免了他们与李从璟直面交锋,又不至于让李嗣源不满,更能让李从璟陷入夺嫡之争,无疑是上上之策
孔循兴奋起来,“高,实在是高安公此举,一石三鸟,端得是秒到绝处天下间也唯有安公,能有如此韬略,不愧是大唐盖世功臣,果然是深谋远虑,下官佩服”
安重诲云淡风轻,一派高人风范。
孔循转念一想,又不免开始担忧,他迟疑道:“然则秦王功高威重,其他皇子怕是不能及”
“